• 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
    本书用“青年与哲人的对话”这一故事形式总结了与弗洛伊德、荣格并称为“心理学三大巨头”的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思想(阿德勒心理学)。 风靡欧美的阿德勒心理学对于“人如何能够获得幸福”这个哲学问题给出了极其简单而又具体的“答案”。了解了足以被称为“这个世界上的一个真理”的阿德勒思想之后,你的人生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又或者,什么都不会改变吗? 来吧,让我们与青年一起走进这扇“门”! 作者: 岸见一郎,哲学家。1956年生于京都,现居京都。高中时便以哲学为志向,进入大学后屡次到老师府上进行辩论。京都大学研究生院文学研究系博士课程满期退学。与专业哲学(西洋古代哲学、特别是柏拉图哲学)同时开始,于1989年起致力于研究阿德勒心理学。主要活动领域是阿德勒心理学及古代哲学的执笔与演讲,同时还在精神科医院为许多“青年”做心理辅导。日本阿德勒心理学会认定顾问。译著有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个人心理学讲义》和《人为什么会患神经病》,著有《阿德勒心理学入门》等多部作品。本书由其负责原案。 古贺史健,自由作家。1973年出生。以对话创作(问答体裁的执笔)为专长,出版过许多商务或纪实文学方面的畅销书。他创作的极具现场感与节奏感的采访稿广受好评。采访集《16岁的教科书》系列累计销量突破70万册。近30岁的时候邂逅阿德勒心理学,并被其颠覆常识的思想所震撼。之后,连续数年拜访京都的岸见一郎并向其请教阿德勒心理学的本质。本书中,他以希腊哲学的古典手法“对话篇”进行内容呈现。著有《想要让20岁的自己接受的文章讲义》。 译者: 渠海霞,女,1981年出生,日语语言文学硕士,现任教于山东省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曾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多篇,翻译出版《感动顾客的秘密——资生堂之“津田魔法”》《平衡计分卡实战手册》《一句话说服对方》《日产,这样赢得世界》《简明经济学读本》和《家庭日记——森友治家的故事》等书。
  • 知行合一王阳明 (1472~1529)
    道破天机!深入全面解读知行合一及其创始人王阳明的通俗全传!了解王阳明都读这本! 在蛮荒的龙场,王阳明悟出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即人人皆有良知。而在血腥的沙场和险恶的朝堂,让龙场悟道实际发挥作用的,是“知行合一”,即遵循内心的良知,便能达到宁静于内、无敌于外的境界。 如果心学是圣贤功夫,那么知行合一则是俗世智慧。知行合一并非得自顿悟,而是在磨难中不断反思、修练,最终砥砺出的生命境界。 在经历了当众廷杖的奇耻、下狱待死的恐惧;流放南蛮的绝望、瘟疫肆虐的危险;荒山 野岭的孤寂、无人问津的落寞,直至悟道的狂喜、得道的平静后,王阳明不但求得了内心的安宁,而且逐渐通过“知行合一”拥有了足以改变世界的力量。 凭借知行合一的强大力量,王阳明率文吏弱卒,荡平了江西数十年巨寇。 凭借知行合一的强大力量,王阳明以几封书信,一场火攻,三十五天内平定了宁王之乱。 凭借知行合一的强大力量,王阳明从根本上扫清了困扰明政府多年的广西部族匪患。 本书通过讲述王阳明的辉煌传奇,为您剖析知行合一的无边威力。 度阴山:中国人民大学史学硕士,畅销书《帝王师:刘伯温》作者。大学时便反复诵读王阳明的《传习录》,至今已可倒背,深信王阳明事功与“良知”和“知行合一”之间的因果关系,遂以近十年之功,厚积薄发,著成这部唯一从“知行合一”角度阐释王阳明人生的通俗全传。
  • 梦的解析
    通过对梦的剖析,提出“潜意识”与“俄狄浦斯情结”等重要概念,标志着精神分析体系的正式建立。深刻影响了人类看待自我和世界的方式,与《天体运行论》《物种起源》并称思想史上三大里程碑。无法回避的基石巨著。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5—1939.9) 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之父”,提出了“潜意识”、“自我”、“本我”、“超我”、“俄狄浦斯情结”和“力比多”等重要概念,其深刻影响不限于心理学史,且遍及哲学、美学、文学和流行文化等领域。 主要著作有《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论》、《性学三论》、《图腾与禁忌》等。
  • 当下的力量(珍藏版)
    《当下的力量》堪称心灵读物经典,英文版自2004年出版至今,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畅销超过200万册。本书为中文版第三版。 作者埃克哈特•托利在书中引导我们发现,我们一直都处在大脑或思维的控制之下,生活在对时间的永恒焦虑中。我们忘不掉过去,更担心未来。但实际上,我们只能活在当下,活在此时此刻,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当下发生的,而过去和未来只是一个无意义的时间概念。通过向当下的臣服,你才能找到真正的力量,找到获得平和与宁静的入口。在那里,我们能找到真正的欢乐,我们能拥抱真正的自我。 埃克哈特•托利,生于德国,从伦敦大学毕业后,在剑桥大学担任研究员和导师。29岁那年,一次意外的经历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致力于解释、整合和深化这种变化。埃克哈特•托利不倾向于任何一种宗教或传统。在他的教学当中,他用一种简单明了的语言传达了古代心灵导师的简单而深刻的信息:我们可以摆脱痛苦并进入内心的平和世界。目前,埃克哈特•托利在世界各地旅游讲学,他努力将自己的心灵启迪实践传授给世界各在的人。自1996年以来,他居住在加拿大温哥华。
  • 道德经
    本书又称《道德真经》《老子》,分“道经”“德经”上下两篇,共八十一章。它不仅是道家(包括道教)代表作,而且还被尊为诸子之首、万经之王。本书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哲学、政治、军事、教育、人生处世等各方面智慧。本书把人放置于大自然这一无限的时空中去探求人与自然、人与人、身与心之间的关系,通过逆向思维,提出了许多为时人所忽略的重大问题。在本体论方面,老子提出了其思想体系中的top概念“道”和与之密切相关的“德”。“道”是天地间所有规律、真理的总称,是整体,是客观存在;而“德”是指具体事物的规律、本性,是个别,是主观存在。在方法论方面,本书重视辩证地去观察、处理问题,认识到有与无、高与下、前与后、好与坏、善与恶等事物都是在相互对立中才能出现,并由此提出“无为”方能“无不为”的政治主张。本书治国的核心理念是“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向往“小国寡民”社会,还提出诸如反对苛政暴敛、保证百姓温饱、维护社会安定等一系列具体的政治措施。本书的人生哲学,主要是引导人们贵柔守雌、和光同尘、知足抱朴,恢复到无知无欲的婴儿状态。 张景,哲学博士,现任职于江苏师范大学哲学范式研究院。先后在人民出版社、中华书局等出版社出版《庄子新解》等共计八部专著,在《光明日报》《中国哲学史》等报刊发表《论老子孔子“仁”的同异》等论文共计三十余篇。 张松辉,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职于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先后在人民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老子研究》《庄子研究》等各类专著四十余部,在《文学评论》《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论老子礼学思想》等论文共计一百余篇。
  • 理想国
    哲学大师柏拉图里程碑式大作,西方哲学的源头,张竹明教授全新修订译文。 《理想国》是柏拉图的一部重要对话录、一部典型的大综合的著作,涉及到哲学、政治、伦理、教育、心理、社会、家庭、宗教、艺术等等诸多问题,而且语言颇富文学色彩,充满了思辨哲理,细细品味,余香四溢。《理想国》是西方知识界必读之书,震古铄今。我们要认识当代西方社会政治文化,就需要追本溯源,了解西方古代的政治文化思想,而《理想国》正是西方古代政治思想的一个源头,是留存下来的第一部反映西方古代政治思想的专著。 柏拉图(约公元前427年—前347年)古希腊哲学家,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苏格拉底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老师,他们三人被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柏拉图出身于雅典贵族,青年时师从苏格拉底。其师死后,他游历四方,公元前387年回到雅典,创办了著名的阿加德米学园,在此执教四十年直至逝世,学园附有花园的运动场遂成为欧洲历史上第一所集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为一体的“学院”。柏拉图一生著述颇丰,最具代表性和影响最为深远的是《理想国》。
  • 传习录
    《传习录》是明代哲学家、宋明道学中心学一派代表人物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的语录和论学书信,集中反映了王阳明的心性之学及其辨证的授课方法,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传习录》分三卷,上卷阐述了知行合一、格物是诚意的功夫等观点,由王阳明本人审阅;中卷有书信八篇,出自王阳明亲笔,是他晚年的著述;下卷的主要内容是致良知,提出本体功夫合一、满街都是圣人等观点。鉴于《传习录》语言晦涩,难以理解,本书特附注解和译文,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理解,更能从中获得熏陶和启迪。 王阳明(1472-1528),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心学”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认为“至善”是心本体,他反对朱子知先行后、行重知轻的主张,提出“知行合一”,即知是心之本体的良知,良知充塞流行、发而为客观具体的行动或事物,就是行。从而提出与程朱理学分庭抗礼的“阳明心学”。
  • 爱欲之死
    爱欲是勇于否定自我,肯定他者。爱欲与他者密切相关,是个体在自我的王国里无法征服的疆土。爱欲以超验性、彻底的独一无二性为前提。当今社会越来越像一个同质化的地狱,而爱欲的经验不在其中。个体的内在危机在于,一切事物均成为被消费的对象,从而毁掉了爱欲的渴望。吸引自我的、被自我所渴望的他者,无处可栖。这是一个没有了爱欲的社会。爱欲之死,是自我反思之死。 韩炳哲(Byung-Chul Han),德国新生代思想家。1959年生于韩国首尔,80年代在韩国学习冶金学,之后远渡重洋到德国学习哲学、德国文学和天主教神学。他先后在弗莱堡和慕尼黑学习,并于1994年以研究海德格尔的论文获得弗莱堡大学的博士学位。2000年任教于瑞士巴塞尔大学,2010年任教于卡尔斯鲁厄建筑与艺术大学,2012年起任教于德国柏林艺术大学。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18—20世纪伦理学、社会哲学、现象学、文化哲学、美学、宗教、媒体理论等。作品被译成十几种语言。西班牙《国家报》(El País)誉其为“德国哲学界的一颗新星”。 清新的文风,清晰的思想,深察洞识,切确而犀利的论述,这都让韩炳哲对于数字媒体时代人类精神状况的分析批判,显得尤其重要而富于启发。
  • 景观社会
    本书为法国著名作家、电影导演、诗人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字母主义国际与情境主义国际的创始人之一居伊·德波的代表作。除序言外,全书共九章221条。围绕“景观”这一概念,德波指出当代社会正处于从马克思所面对的资本主义物化时代向社会景观之王国的过渡之中,在这种新的历史断代里,整个社会生活显示为一种巨大的景观的积累,景观关系中纯客观性的拜物教式表象,掩盖了人与人、阶级与阶级之间的关系。 居伊·德波于1931年12月28日出生在巴黎。1950年德波开始了与字母主义国际(LI)的交往。1957年字母主义国际与名为包豪斯印象运动国际的艺术家们一起建立了情境主义国际(SI),德波自任该组织的领袖。 1967年德波出版了他的重要著作《景观社会》,他还于1973年制作了《景观社会》的电影版本(德波称自己是导演)。 他阐发了马克思关于商品拜物教的概念,将其应用在当代大众传媒身上。而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中生活已经演变成一种景观的分析,可以看作是对马克思早期异化理论的修正。《景观社会》对1968年的学生运动产生了巨大影响。 1994年居伊·德波在Champot, Upper Loire自杀身亡,此时他刚度过自己63岁生日几周时间。
  • 第二性(合卷本)
    《第二性I》副标题为“事实与神话”,作者从生物学、精神分析学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女性的观点出发,剖析女人变成“他者”的原因;随后,通过对人类历史的梳理,深刻地揭示了从原始社会到现今女性的命运;最后,本书以蒙泰朗、劳伦斯、克洛岱尔、布勒东和司汤达五位著名作家为例,对男性制造的“女性神话”进行分析,探讨男人眼中的女性形象及其体现的思想。 《第二性II》副标题为“实际体验”,从存在主义的哲学理论出发,对女人一生中的不同时期(童年、青春期、性启蒙时期、婚后、为人母和步入老年后)进行正面考察,同时对她一生可能遇到的经历(同性恋、成为知识分子、明星、妓女或交际花等)作出判断和评价,深刻揭示了女性的处境及其性质。作者还分析了自恋女人、恋爱女人和虔信女人形成的过程及其背后复杂的社会原因,最后提出了女性走向解放的唯一道路就是成为独立女性,也强调了只有当女性经济地位变化的同时带来精神的、社会的、文化的等等后果,只有当女性对自身的意识发生根本的改变,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男女平等。 西蒙娜·德·波伏瓦(Simone de Beauvoir, 1908-1986) 法国哲学家、作家、女性主义者。1929年通过法国哲学教师资格考试,曾在多所学校执教。1945年和让-保罗·萨特共同创办《现代》杂志,致力于推介存在主义观点。1949年出版《第二性》,引起极大反响,成为女性主义的经典。1954年凭小说《名士风流》获龚古尔文学奖。她和汉娜阿伦特、苏珊·桑塔格并称为西方女性学术的三个中心。 已故法国总统密特朗称她为“法国和全世界的杰出的作家”。法国前总统希拉克评价道:“西蒙娜·德·波伏瓦的去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她在文学上的成就代表了一个时代思想的冲撞,并深刻影响了我们这个社会。她在法国文学史理应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我以政府的名义表彰她为女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