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以为父:影响彼此一生的父子关系
    作者迈克尔·J.戴蒙德对父子关系进行了长达30余年的研究。他坚定地认为,父亲身份对儿子和父亲彼此的发展都至关重要。父亲会深刻地影响儿子,儿子也会影响父亲。父子关系的发展会跨越某些特定的发展里程碑。他提出了“足够好的父亲”这一概念——一个能够培养自己的情感、全身心投入孩子的内心世界、促进孩子成长的人。他写作本书的目的是希望帮助男性好好抚育自己的儿子。 在本书中,他分析了贯穿整个生命周期的父子关系,描绘了父亲的成长阶段(从妻子怀孕开始);追溯了父子关系,从儿子幼年时期的“监护人”阶段,到父亲允许儿子独立和成熟,引导儿子进入成年。而随着父亲的年老,父子相互再次走得更近,死亡成为必须接受的现实。本书将为读者理解父子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迈克尔·J.戴蒙德(Michael J.Diamond),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博士,临床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他在洛杉矶精神分析研究所完成了精神分析训练,曾被研究所评为年度杰出精神分析师,目前是该研究所的培训师和督导师。他曾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精神病学副教授,并在洛杉矶赖特学院担任教学和督导工作。他在精神分析理论和技术、性别和男子气概、养育和父亲、创伤、分离和催眠等领域发表了许多期刊文章和书籍章节。 孙平,美国加州研究型精神分析师。
  • 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对孩子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然而,在很多家庭中,这种关系经常出问题,令人痛苦,甚至很难再回归正常。这是一个从业20年的资深心理治疗师的畅销儿童心理学巨著,在英国掀起巨大轰动,全英家长热烈讨论,甚至没有孩子的人都迫不及待地买来,用于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这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简单一句话:它用育儿理论讲透了亲子关系,以及围绕着我们的家庭成员关系,所有人际关系,让我们更自在地活在关系里。这是一本关于“关系”的书——我们与孩子的关系,与自身的关系,与过去的关系,与周围世界的关系。 也许你是一位工作忙碌的父母,你的孩子仿佛从不入睡,总是在哭闹或尖叫,敲打平底锅,戳插座,喊着要更多的糖,看更多的电视。这些让你感到疲倦和绝望,很难保持冷静和理智。你是一位好家长,但还可以变得更好:菲利帕·佩里的这本畅销书,将帮你打开育儿的新视野。 与一般的“亲子教养书”不同,这本书并没有把养育孩子当作令人生畏的杂事。孩子不是一堆有待处理的麻烦,也不是一个需要精益求精的项目。育儿是一种关系,孩子是要被理解和支持的个体。归根结底,在孩子身上的投入,不仅会使他们以后成为更优秀的人,而且也会使你自己变得更好。 它的阅读体验并不轻松,正如作者所说,书里的内容会让你觉得很难受,很不舒服,甚至很生气,要牺牲你的自尊来阅读。因为它会让你直面自己在陪伴孩子的过程所犯下的种种错误。任何父母都会为了孩子奉献自己,但美好的愿望也许不会带来理想的结果。父母的心愿就是让孩子幸福快乐,让他们过上美好的生活,但我们往往意识不到,自己是如何在无心之中伤害了孩子。这本书会剖析我们在亲子教养方面犯下的错误,尤其是那些我们从来不想犯的错,这些错误的深层心理根源,以及有了过错之后我们如何弥补,修复裂痕。 这本书将帮你:了解自己的成长经历如何影响了你的亲子教养方式。看清亲子关系是如何变质的,以及如何让它恢复正常。与孩子建立真正的联结,学会用心倾听,培养情绪稳定的孩子。打破恶性循环,及时补救与修复裂痕,避免把你以前吃过的苦复制到孩子身上。学会处理自己与孩子的感受,让孩子在和谐的关系中成长。学习如何与婴儿、儿童、青少年和长大成人的孩子相处,让亲子关系变成孩子一生的力量之源。这本书充满了睿智和明智的建议,是每个父母都想读的书,也是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父母拥有的书。 菲利帕·佩里,担任心理治疗师二十年,也是《红》杂志的答问专栏作家,自由写作者,电视与广播节目的主持人。她参与制作了几部纪录片,包括为BBC Radio4制作的《儿童说谎的真相》(The Truth about Children Who Lie)、《情感时代》(The Age of Emotion)、《屈辱》(Humiliation),以及为BB的《性与谎言》(Sex,Lies & Love Bites:The Agony Aunt Story)、《如何成为超现实主义者》(How To Be A Surrealist With Philippa Perry),另外著有《心理治疗图解》(Couch Fiction:A Graphic Tale of Psychotherapy)、《如何维持情绪健康》(How to Stay Sane),现与身为艺术家的丈夫葛瑞森·派瑞(Grayson Perry)一起住在伦敦,育有一名已经成年的女儿弗洛(Flo)。
  • “废除文科学部”的冲击
    2015年,日本国内传出文部科学省要“废除大学文科学部”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从学界到产业界的震荡。尽管最终证明只是虚惊一场,但这一波巨大恐慌也让不少有识之士重新审视了日本社会长期以来重理轻文的问题,其中影响力最大的莫过于前东京大学副校长、著名社会学家吉见俊哉的这部著作。 理科能创造经济价值因而“有用”,而文科只是“教养”的点缀,真是如此吗? 人为什么要学习?大学只是用来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地方吗? 18岁的高中毕业生、35岁的职场人、60岁的退休者分别能在大学中获得什么? 在日新月异的未来社会中,什么样的人才不会落伍? …… 本书将围绕上述问题逐一回答,彻底颠覆“文科无用”的社会“常识”。 吉见俊哉,1957年出生于东京都。著名社会学家,东京大学教授、副校长。研究领域为都市论、文化社会学。代表性著作有:《博览会的政治学》(中公新书)、《媒体时代的文化社会学》(新曜社)、《媒体文化论》(有斐阁)、《世博会幻想一一战后政治的束缚》(筑摩新书)、《亲美与反美——战后日本在政治上的无意识》(岩波新书)、《何谓大学》(岩波新书)等。 译者: 王京,历史民俗资料学博士,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民俗学、日本文化等。译作有柳田国男《食物与心脏》、《都市与农村》、《乡土生活研究法与民间传承论》(合译)、福田亚细男《日本民俗学方法序说》等。 史歌,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日语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日本思想史、日本文化等。译作有柳田国男《海上之路》《关于婚姻》等。
  • 心教:萨提亚唤醒孩子内驱力
    孩子成长的关键是激发孩子的内驱力,萨提亚教育模式,倡导沟通,由内而外激发孩子的的成长力量。 该模式强调亲子沟通方式的重要性,主张用感受去进入孩子的感受,用正面引导激发孩子的正面能量——内驱力。孩子的内驱力被唤醒的一刻,他就有了源源不断向上成长的力量。 亲子导师、萨提亚教育深度践行者李崇建老师,用萨提亚教育模式从根源上解决家长关心的教养难题,教养的关键在于会用爱的沟通唤醒孩子的内驱力。 本书运用了与学生沟通,调解亲子关系等教养难题的案例,展示了萨提亚教育模式唤醒孩子的内驱力的强大作用。 内容涉及尊重孩子,与孩子真实沟通,帮助孩子疏解恐惧、重建自信,对孩子进行正面管教,优化教养环境等方面。 新增作者再版序,给家长朋友更精确的阅读指导; 内容更新修订,方便检索所遇教养问题的对应方法; 每章后提炼的心教提示,给读者更精确的教育指导,帮助家长解决孩子不爱学、不好管、没自信等教养难题。 李崇建,亲子导师、萨提亚教育的传播者与实践者、作家。 已出版图书《萨提亚深层沟通力》《麦田里的老师》《给长耳兔的36封信》《心念》等。 在TED×Dadun演讲《教育如何让孩子成为自己》,观看数超百万次。
  • 佟先生的语文课
    本书是人大附中优秀教师佟世祥先生根据自己30年的教学经验做出的精心总结,概要如下:学好语文,需要学生树立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具体讲授语体文、文言文、议论文、记叙文阅读和写作的教法与学法。推荐文章、书目,开拓知识视野,培养兴趣,陶冶情操,积累学识。读此书你能获得学习语文的自信、乐趣和途径。 佟世祥,人大附中语文教师。“三尺讲台连天下,一方黑板写春秋。”他这样认识自己的职业人生。“自闭桃源称太古,欲栽大木柱长天。”他梦想着像杨昌济先生那样,为中华民族培育出一二英才。从教30年,潜心钻研业务,精益求精。教学艺术精湛,创立“四文一体”教学法,讲课精彩。《梦游天姥吟留别》《林黛玉进贾府》《祝福》《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等课文讲解,让学生记忆深刻、永久。教学成效显著,仅从高考成绩看,语文班平均分曾超过130分,一个教学班有9人获得140分以上,满分作文频出。其教学经验发表在《现代教育报》上。教育有方,思想引领,文化育心。曾被评为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荣获“北京市师德先锋”称号。参加县、市、省及全国级的语文讲课大赛,均获得一等奖第一名。在报刊上发表教育教学文章数篇。
  • 崔玉涛自然养育法
    本书是知名儿科医生崔玉涛继《崔玉涛育儿百科》后,将医嘱延伸至养育生活的一部力作。崔玉涛医生经过长达20年对中国家庭养育行为的跟踪随访,从几十万真实案例中提炼出65个真实诊疗案例,总结出31个中国常见养育误区和盲区,为中国家长提供了一套更加科学的儿童健康管理方法:既不用生搬硬套国外引进的育儿理论,也不用固守老办法,遵循每个孩子的生长发育特点建立个性化养育方案。 这本书旨在帮助中国家长升级为孩子的健康管理师,既是一本轻松风趣的“儿科医生手记”,又是一本严谨专业的养育科普读物。 崔玉涛,北京崔玉涛诊所院长,知名儿科医生,拥有超过800万微博粉丝,他的微博内容已成为育儿媒体经常选用的素材。已出版的畅销书《崔玉涛育儿百科》自2019年1月上市以来稳居各大畅销榜前十,销量过45万册。 刘子君,崔玉涛养育中心内容总编辑,曾任北京崔玉涛儿童健康管理中心有限公司副总裁,多年来配合崔医生组建内容团队、搭建知识内容体系,完成从儿童健康到女性健康、家庭健康知识的梳理、制作与输出。
  • 如何读,为什么读
    《如何读,为什么读》是美国文学理论家哈罗德·布鲁姆在年近古稀时出版的一本个人化的导读著作,这位阅读大师、智慧老人、经典的经典读者为我们正本清源,梳理西方不朽作品,谈论他从童年到晚年喜爱的诗、小说、戏剧。 《如何读,为什么读》可以说是《西方正典》的互补版,已读过《西方正典》的读者,可在这里再探索和再发现西方正典,以及再接受布鲁姆的批评能量;初次接触布鲁姆的读者,则可从这里开始,踏上寻访和分享西方正典的旅程。 哈罗德·布鲁姆(1930— ),当代美国著名文学教授、“耶鲁学派”批评家、文学理论家。曾执教于耶鲁大学、纽约大学和哈佛大学等知名高校。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诗歌批评、理论批评和宗教批评三大方面,代表作有《影响的焦虑》(1973)、《误读之图》(1975)、《西方正典》(1994)、《莎士比亚:人的发明》(1998)等,以其独特的理论建构和批评实践被誉为“西方传统中最有天赋、最有原创性和最有煽动性的一位文学批评家”。
  • 可爱的中国
    《可爱的中国》收录了方志敏烈士狱中完成的作品:《方志敏自述》《可爱的中国》《死》《清贫》《狱中纪实》《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在狱致全体同志书》《遗信》《记胡海、娄梦侠、谢名仁三同志的死》等。作者文中洋溢着为国为民献身的爱国思想和爱国热情,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精神和意志。是对青少年和广大群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不可多得的教材。 方志敏,江西省弋阳县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1月率领红军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1935年1月在与国民党作战时因叛徒出卖被捕,在狱中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等文章。1935年8月6日在南昌英勇就义。
  • 学前教育思想史
    本书根据应用性价值的重要程度,对古往今来学前教育领域最值得铭记的名家进行介绍与评析,注重呈现历史人物在思想上的延继性;根据应用型本科和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重视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着力体现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2012〕1 号文件)的要求。本书在编排上改变传统的教师宣讲模式,设计了让学生参与的“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等小栏目,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宽度,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潜能。 蔡怡,教授,现为苏州市职业大学(原苏州教育学院)教育与心理发展研究所所长,苏州大学硕士生导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曾获政府留学奖学金资助在加拿大温莎大学作访学交流。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师教育。曾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等。近年发表《道德领导》(教育科学出版社)等专著两部,被《中国教育报》等报刊转载。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比较教育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等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20多篇,多篇被人大复印转载。
  • 植物的记忆与藏书乐
    博尔赫斯笔下博闻强识的富内斯和部落老人篝火旁的娓娓道来,我们称之为肉身的记忆;石洞壁上的楔形文字和哥特教堂矗立的尖顶,我们称之为矿石的记忆;然而散发出最浓郁的知识芬芳和铭刻下最隽永的历史选择的,却是纸张书籍上的文字,我们把这种最美好的形态称作植物的记忆。 该书是艾柯关于爱书藏书的总结,横跨历史、文学、美学与科学的多元向度,畅谈奇书逸事,关于书的意义与价值,关于阅读的必要,关于爱书人无可自拔的执迷。从对纸质书籍本真的热爱到对电子书自我认同的奇想,从对藏书世界奇闻异事的精彩讲述到对一本古书扑朔迷离的起源的细致考察,艾柯对于书籍的热爱有着一种传教士的热忱,相信爱书教的虔诚信徒们定可以在他的这本书中找到真义。 翁贝托·艾柯(Umberto Eco),1932年出生于意大利皮埃蒙特大区,年轻时遵从父愿进入都灵大学修习法律,随后辍学,不顾父亲的反对改修中世纪哲学与文学。博士毕业后他成为了意大利广播电视公司文化部的编辑,同时在都灵大学任教。如今的艾柯是一位享誉世界的意大利学者、中世纪学家、符号学家、作家与藏书家,学术研究纵横古今,小说随笔睿智幽默。艾柯个人藏书超过三万册,散布在各地的家中,其中有超过一千两百册珍本。 《剑桥意大利文学史》将艾柯誉为20世纪后半叶最为耀眼的意大利作家,并盛赞他那“贯穿于职业生涯的‘调停者’和‘综合者’意识”。艾柯有着轻松游走于多个世界的才能,既不保守也不偏激,正是这种能力使得他的作品辽阔繁复,又富有趣味,令读者在跟随他的头脑风暴中,也品尝到多重世界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