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舆论引导策略与方法
    有效舆论引导的前提是民众有充分的、没有障碍的舆论表达权利和畅通的传播渠道,应当通过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建构舆论引导的新格局。 一种舆论能够生成并且起到引导作用,必须具有舆论主体、舆论客体、中介、议题(话题)、场域(空间)和反馈六个必要的构件。舆论主体即运作舆论的主体,指营造和传播舆论的人或机构;舆论客体即舆论传播的对象,指舆论传达所针对的人群,他们是实现舆论引导者主观期待的基础;中介指舆论主体将议题传达给客体的载体,既可以是物质状态的媒介,也可以是负责传话达意的人。 议题也称话题,是构成舆论的内核,往往同参与舆论传受的人群有利益诉求关系;场域又称为舆论场,指一定数量的人在若干相互刺激因素的碰撞下形成的意见空间;反馈是在舆论生成与传播过程中,舆论扩散后所产生的效应回传到舆论主体,进而对后续舆论的影响作用。对后续舆论生成与扩展起积极作用的,为正反馈;产生消极作用的,则为负反馈。
  • 范式的变更:新报刊史书写
    本书是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团队这几年对于新报刊史书写探索的文集结晶。其中包括:晚清民间的传播网络、晚清电报技术及其影响、电话与上海的关系,上海小报与游戏场空间的互为渗透和构成,揭示上海《申报》如何推动义赈的展开,民国的报刊与共和的想象等。 黄旦,博士,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外新闻传播思想、媒介与社会。近著有《传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和消解》。现正在进行的主要课题为《中外传播思想史》。
  • 传播学史
    撰写传播学史的历史学家具有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法,美国著名的传播学者E·M·罗杰斯通过传记式的编写工作,在人的基础上来理解传播学史,这是一个独特的视角,涉及众多人物与机构以及若干学科的知识背景,并以此表明,传播研究如何富有意义地影响了社会学,政治学和心理学等学科,这种有重点的综合研究使该书成为上述领域的学者必读的读物。该书内容丰富,史实性强,图文并茂,人物生平纪事详尽,叙述有通俗与专业相结合的特点,故会为传播学的广大专业与业余读者所喜爱。 E·M·罗杰斯,当代美国最著名的传播学学者,世界颇有影响力的媒介研究者,曾任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安南伯格传播学院教授、新墨西哥大学传播和新闻系教授与系主任等职,代表作《传播学史》、《创新的扩散》等。
  • 体媒人物:新中国体育新闻传播口述史·上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新中国体育事业的亲历者、见证者、推动者,是新中国体育事业的观察者、记录者和思考者,更是新中国体育新闻事业的缔造者。他们就是体育传媒人。 薛文婷主编的这本《体媒人物--新中国体育新闻传播口述史》以采访口述资料和其他文献资料相互佐证的方式收录了50位体育新闻工作者的成长经历和新闻故事。本书是上册。他们中,既有生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业界前辈,也有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体媒中坚;既有资深记者、编辑,也有知名主持人、评论员;既有司局级干部,报社总编辑、社长,部门负责人,也有常年奔波在一线的普通新闻工作者。面对渴求了解历史真相的采访者,这些新中国体育新闻事业的缔造者们敞开心扉,真诚地讲述了他们的成长历程,分享了他们从事体育新闻工作的喜怒哀乐。 本书是由采访者和被采访者们共同合作完成的,是一部群体记忆构建的“活的历史”。 主编:薛文婷
  •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经典文献研究
    这是一项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进行深化研究的项目,采用历史-哲学-人文的传统方法,选取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传播、新闻、宣传、文化等方面论述的经典文献,进行历史考证性质的研究,还原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人本来的写作背景,真实再现经典作家论述的原本意思,以及这些观点得以产生的思想渊源。 我们现在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看到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著都是中译文,这对于深刻而直观地理解他们的思想是一种无形的障碍。本书收入的多数文章,对照原著文字与中译文进行了对比研究,厘清了一些由于翻译而造成的误读。除去努力还原经典作家本来的观点和写作背景外,本书也做了一些对以往研究中问题的拨乱反正工作。同时,根据近年新发现的资料(包括对这些资料的研究成果),努力从现代视角重新审视原著的现代理论意义,给予科学的阐释。 陈力丹,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第六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际新闻界》月刊主编、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站长。研究方向为新闻理论、传播理论、中外新闻史、舆论学。2016年2月自人大退休后,受聘于暨南大学,担任暨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客座教授。 支庭荣,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攻传媒经济学、传媒社会学,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课题3项,先后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广东特支计划”宣传思想文化领军人才。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奖三等奖、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 源流说:内容生产与分发的44条法则
    本书以源流两字概括内容的生产与分发(源指内容生产之源头,流指内容分发之流向),诸位优秀的媒体人积多年来媒体从业的经验,讲解选题策划、采访写作、标题拟制、公号平台运营、内容审核、算法运用、舆情处置等内容,辅以经典案例,试图讲清楚传统媒体、新媒体、自媒体构成的内容生产生态下,信息从生产到分发、审核、应用的传播逻辑。 本书作者阵容强大,均为靠实力说话的媒体人,尽管每个人都做过采访、写作、拟制标题等等工作,但受邀撰写的原则是最合适的人写自己最擅长的部分。全书先概述内容生产与分发的44条法则,接下来分章节逐一细述,书中穿插讲解了大量案例,操作性极强。 吴晨光,资深媒体人。于1997年年底进入传媒行业,先后供职于报纸、电视、广播、杂志、门户网站、智媒体。前14年专心于内容生产,2012年任职搜狐网后,开始认知内容分发之规律。在一点资讯,又深入探究算法、数据以及生产、分发之间的平衡,对内容的生产与分发有了系统思考。现任一点资讯高级顾问。 本书作者均为在业界较有名气的媒介从业者: 马昌博,《南方周末》前资深记者、编辑,现为中国第一知识短视频“视知TV”创始人、CEO。 傅剑锋,曾供职于《南方都市报》,曾任《南方周末》新闻中心资深记者、资深编辑,现转型为互联网媒体从业者。 张育群(笔名兽爷),自媒体“售楼处”创始人,出自这个公众号的文章《疫苗之王》引发震动。 李彬,搜狐网副总编辑,拥有近20年的门户网站从业经验。 陈丽娜,新浪微博执行总编辑,参与新浪微博的创办,并供职于此10多年。 半佛仙人,知名自媒体人,内容风险控制高手。 岳建雄、干雄,前者现任爱奇艺副总裁,曾供职于搜狐网、凤凰网;后者现任搜狐网编辑。
  • 从爆文到爆款
    《从爆文到爆款:新媒体内容运营创业宝典》是一本基于内容电商,如何开展创业、盈利等,帮助经营者实现从爆文到爆款的商业变现宝典。想做内容,有哪些新媒体平台可以利用?想做电商,可以借用哪些内容电商平台?没有内容,如何从零开始打造高品质内容?不会推广,如何借用内容实现快速引流?不懂运营,如何才能让内容收益最大化?本书的核心是帮助企业或个人通过内容电商,推广企业产品、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最终促进销售。《从爆文到爆款:新媒体内容运营创业宝典》结构清晰、语言简洁、图表丰富,适用于零基础想要进行内容电商创业的人群、新媒体平台的运营者、电商或移动电商平台的运营者、自媒体平台运营者、从事微商创业的人群,以及各行各业需要进行内容电商营销的公司等。 叶龙,网络营销工程师、微信营销专家、文案策划高手。某品牌企业营销负责人,有着多年传统企业与互联网企业营销、转型的一线实战经验。新媒体、内容电商领域的开拓、践行者,对于社群、粉丝、公众号的运营,特别是内容生产、软文创意、数据分析、引流吸粉、商业变现等,都有着亲身的体验和丰富的经验。指导编写的图书有:《一本书读懂微信公众营销》《软文营销与运营完全攻略(案例实战版)》《社群经济社区O2O重构商业模式与营销实战》等。
  • 真相:信息超载时代如何知道该相信什么
    本书是资深记者写给普通公民的新闻消费指南。 在网络时代,面对脱口秀评论者和自媒体的众声喧哗,网站无休止的链接和添加,“真实的新闻”是否已经死亡?旧的权威已被推翻,新的权威正在被创造,我们获得信息的方式已经发生改变。但是寻找真实、可靠的信息,仍然是新闻媒介最重要的目标。同时,这也是新闻消费者的目标。 在信息碎片化时代,我们该如何辨识哪些信息是谣传,哪些信息、观点是可信的呢?本书旨在回答上述诸多疑问,探讨信息文化正在发生着何种改变。它为所有的公民提供了一种路径导航——用六步质疑法分辨谣传,获得事实的真相。 在50年的职业生涯中,比尔·科瓦奇曾担任《纽约时报》华盛顿分社社长,《亚特兰大宪章报》主编,以及哈佛大学尼曼基金协会项目负责人。他是热心新闻工作者委员会的创始主席和卓越新闻项目的高级顾问。 做过30多年记者的汤姆·罗森斯蒂尔曾担任《新闻周刊》首席国会特派员,《洛杉矶时报》和微软全国广播公司《与布莱恩·威廉姆斯一起看新闻》的媒体评论员。著有《我们中断了这个新闻节目》。罗森斯蒂尔是热心新闻工作者委员会的副主席和卓越新闻项目的负责人。 科瓦奇和罗森斯蒂尔还合著过另外两本书:获得2002年哈佛大学金匠奖的《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和《扭曲的速度》。
  • 对空言说
    《对空言说:传播的观念史》一书,以广泛的跨学科的人文视角,向读者展现了传播的观念史,它不仅阐述了传播观念的历史沿革,而且旁征博引,论及历史、哲学、宗教、文化乃至法学与技术史领域,将传播的视域追溯至西方思想中那些最根本的问题。即体现了传播学研究的人文取向,也以一种通俗大众的表达方式激发了公众对传播学的兴趣。 约翰·杜翰姆·彼得斯 John Durham Peters,美国当代著名的媒介史家、传播理论家和传播哲学家,艾奥瓦大学克雷格·贝尔德讲席教授、国际传播学会(ICA)会员。先后获美国人文基金会、富布赖特基金以及利华修姆信托基金的研究资助。《对空言说:传播的观念史》是其最著名的作品。彼得斯的其他作品还有:《奇云:元素媒介的哲学》、《取悦深渊:自由言说与自由传统》等。
  • 传播、技术与社会研究读本
    本书收录15篇技术传播相关的论文,它们主要就大数据、人工智能与算法等几个当下新技术领域的核心议题与传播及社会之间的关系开展多理论视角的研究。从宏观到中微观,这些研究展现了广阔的视野,它们将前沿技术与传播的议题置于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之中,将区域、性别、劳动等诸多问题纳入讨论,超越了单一的技术发展主义与技术决定论逻辑,能够对当下中国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提供重要的全球背景与对话基础。 石力月:博士,副教授。美国南加州大学安娜伯格传播与新闻学院访问学者,现就职于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主要研究方向:技术传播、当代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