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古中国
    本书是一本以考古视角呈现5000年中华文明的通识读本。精选15个代表中华文明的大遗址,包括殷墟、三星堆、良渚、秦始皇帝陵、南海I号、长城等,涵盖都邑、陵墓、水下、高原、沙漠、窑址等众多场景,涉及政治、宗教、军事、科技、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水利等方面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全彩呈现。考古学家们精彩讲述亲历的考古故事、生动阐释考古发现背后中华文明的大建设、大交流、大梦想。每一篇附考古小知识,零基础也能看懂。全书根据考古发现时间编排,从1921年至2020年,致敬中国考古百年、致敬中国考古人。 许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 魏兴涛: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副院长 唐际根:原殷墟考古队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安阳工作站站长、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 雷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 刘瑞:阿房宫与上林苑考古队队长 王宁远:良渚水利系统考古领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 孙周勇:石峁遗址考古领队、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 赵海涛:二里头工作队队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副研究员 蒋文孝:秦始皇帝陵西侧1号大墓考古发掘领队 全洪:南越王宫博物馆馆长、广州市文物博物馆学会会长 齐东方: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 李岩:南海I号保护与发掘亲历者 杨军: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队领队 郑建明:上林湖后司岙唐五代秘色瓷窑址发掘领队 于春雷:清平堡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
  • 宋瓷收藏与鉴赏
    宋瓷之美,美在收敛、温厚、含蓄,强调内心的感受。作者遍访古窑址,十年磨一剑,追寻宋瓷之美。如果你愿意生活在宋朝。不妨打开这本书,让作者带你一窥宋朝精彩雅致社会生活的横切面。 本书通过作者十余年遍访全国各大古窑址的探索和研究,为读者一一揭开宋代著名窑口的面纱,同时作者也分享了多年古陶瓷研究的心路历程、独到见解和收藏之乐,似乎就在于发现、甄别、鉴赏、把玩的全过程。 张文献,古陶瓷收藏鉴赏家,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苏州东吴博物馆常务副馆长。十多年来,他致力于历史文化的研究,尤其是对古陶瓷的收藏与鉴赏,先后在《中国文物报》《文物鉴定与鉴赏》《东方收藏》《收藏快报》等专业报刊发表古陶瓷鉴赏文章近百篇。
  • 一醒惊天下
    本书以文学笔法、图文并茂的形式,追溯了三星堆遗址发现和发掘的过程,对三星堆古蜀文明的起源、发展、兴盛、衰亡进行了考证和梳理,并将其与中原及其他地区文明,以至西亚古代文明进行了比较研究。全书广搜博采,将历史、文献与考古新发现融为一炉,不失专业性和学术高度,同时又具有普及性、悦读性的特点。作者层层解密湮没于历史的远古之谜,开启了三星堆古蜀文明的探寻之旅,将一个失落已久的古蜀王国重新呈现在读者面前。 周新华,浙江农林大学文化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1989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人类学系考古专业。历任浙江省博物馆办公室副主任、学术部主任,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常务副馆长。任浙江省历史学会理事、浙江省越国文化研究会理事、浙江省收藏学会理事,民进浙江省直工委委员。研究方向主要为茶文化学、美术考古学、生态文化研究。长期从事史前文化研究、古代物质文化史研究以及浙江地方文史研究。文史双栖,著述累累。已出版《稻米部族》《调鼎集》《西湖亭阁》《郑和七下西洋记》《刀剑剪春秋》等专著10部,《浙江七千年》《良渚古玉》《灵隐禅踪》《意匠生辉》《茶魂之驿站》《寻味江南》等合著12部。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累计发表各类文字600余万字。长期从事博物馆展陈策划与设计,曾编撰杭州西湖博物馆、马寅初纪念馆、南宋官窑博物馆二期、杭州碑林博物馆、杭州南宋历史陈列馆、中国财税博物馆、淮安中国漕运博物馆等多家博物馆陈列设计文案。曾主持“茶文化空间中的茶席设计研究”和“钱塘江古海塘文化的传承和提升”两大课题,并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安吉生态文化建设暨发展模式研究”省级重点课题。
  • 十件古物中的丝路文明史
    著名汉学家卜正民大力推荐! 十件古物讲述各自跌宕“人生” 层层破解文明的千年“奇案”, 连缀起跨越欧亚非的丝绸之路大网络! ☆ 丝绸之路领域权威学者魏泓经三十余年研究的集大成之作,著名汉学家卜正民大力推荐。 ☆ 一桩桩扑朔迷离的丝路“奇案”——汉墓中为何出现草原耳环?北周将军为何青睐希腊神话?非洲修道院为何藏有中亚古钱币?风水符箓和占星术书为何现身于偏远的敦煌古城?“破案”关键尽在十件古物中。 ☆ 一部了解丝绸之路的必备百科手册——大量一手史料和最新考古成果,全方位解码丝路文化基因,既探明玻璃、丝绸、纸张、印刷等技术的发明与演变,也揭晓了各大陆上政治、经济、法律制度的相互影响,文化与思想的相互碰撞与交流。 ☆ 一次千年前的全球化之旅——物与人的羁绊、人与人的牵连、千百次文明的冲突与融合,共同编织了一张跨域欧亚非的宏大“丝绸之网”。 ☆ 一场丝绸之路的视觉盛宴——内附8幅高清彩色地图和43幅精美图片,生动还原古丝绸之路的奇丽风采。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穿越了沙漠、草原、高山和江河湖海,数不尽的物质和文化在其中诞生,形成了璀璨的丝路文明。作者从中拣选了十件古物,将它们的故事娓娓道来,不仅展现了物质的工艺和形制、主题与纹饰,也讲述了人与物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是谁创造了物质?谁带着它们跨越山河?谁将它们视为珍宝、奉为圣物?它们被谁遗弃,又被谁从层层黄土中发掘出来……物质与其背后的人和社会相互影响,不同的文化彼此碰撞、交融,经济、制度、技术和思想在传播中不断发展和演变,这一切都融汇成了一部生动有形的丝路文明史。 魏泓(Susan Whitfield),曾任大英图书馆国际敦煌项目(International Dunhuang Project,简称IDP)负责人,现为东安格利亚大学教授,过去三十年一直致力于研究丝绸之路的历史、艺术、宗教、物质和文化,著有《丝绸之路:十二种唐朝人生》(Life along the Silk Road)、《丝绸之路上的斯坦因》(Aurel Stein on the Silk Road)等作品。
  • 龙与洋鬼子
    本书是民国初年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在中国的亲历记。作者于1914—1925年受聘于北洋政府,作为地质学家帮助中国寻找矿藏,亲身经历了从辛亥革命到完成北伐的巨变,也与胡适、傅斯年、丁文江、袁世凯等重要人物有直接的交往,对于袁世凯的统治,张勋复辟,段祺瑞、张作霖等军阀的争斗,以及当时中国社会的状况,都有细密的观察和切身的体会与思考。除此之外,作为“北京猿人”遗址、“仰韶文化”遗址的发现者,安特生对于中国史前考古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书既包含作者对中国大历史的梳理,也有他作为亲历者对中国社会变革的记录与反思,对于研究当时中国的历史和社会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安特生(Johan Gunnar Andersson,1874—1960),瑞典考古学家、古生物学家、地质学家,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北京猿人”、“仰韶文化”的发现者,对中国史前考古做出了巨大贡献。1914年北洋政府邀请安特生来华担任农商部矿政顾问,自此他成为20世纪中国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如北洋政府时期中国的多元政治、袁世凯称帝、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近代多种科学机构的创立等等。著有《中华远古之文化》《中国史前史研究》《黄土地带》等书。 主译:李雪涛,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德国波恩大学文学硕士、哲学博士。主要从事全球史、德国哲学以及中国学术史的研究。现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全球史研究院院长,东亚文化交涉学会(大阪,2017—2018年度)会长以及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北京,自2017年)副会长。主编的刊物有《全球史》、《寻找》、《东亚文化交涉学刊》(英文)等,有论著、译著、编著多种出版。
  • 我在考古现场
    丝绸之路,是商业贸易之路,也是东西对话之路,是友好往来之路,更是文化交流融合之路。本书作者从西安、碎叶、撒马尔罕、布哈拉、伊斯坦布尔,带领大家重走丝绸之路,感受古代文明现场;并通过自己考古生涯中值得铭记的经历,比如青海都兰吐蕃大墓的发掘,对海底沉船“黑石号”的探密等等,看考古现场,读出土文物,亲眼见证遥远的历史,亲手探索未知的文明。本书有大量考古现场照片及精美文物照片,是不可多得的考古视觉盛宴。 齐东方,1956年出生于辽宁昌图。1982年吉林大学历史系毕业,1984年北京大学考古系毕业,1992年获博士学位。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考古学会三国至隋唐考古专业委员会主任。主要从事汉唐时期考古、历史、文物、美术教学与研究。出版独立撰写、主编并参加撰写的学术专著《唐代金银器研究》等十九部,发表论文二百余篇,主要包括墓葬制度研究、金银器研究、马具研究、玻璃器研究、丝绸之路研究、唐代陶俑研究和吐谷浑余部历史的研究。另有文化普及类文章百余篇。
  • 溯源中国
    填补传说时代的历史空白,揭开上古中国的神秘面纱! 二里头考古队前队长、考古明星学者许宏重磅作品,聚焦二里头文化发展全过程 中原文明是如何崛起的? 约公元前3500年后的千年时间里,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许多地区还邦国林立。那是个“满天星斗”的时代。到公元前1800年前后,二里头文明在极短的时间内吸收了各区域的文明因素,最终崛起,开启了王朝文明的新时代。 尧舜禹到底存不存在? 尧舜禹时代在考古学上并非无迹可寻。晋南临汾发现的陶寺文化礼器丰富,社会结构复杂。这个高度发达却并不称霸的文化,让学者联想到夏代前“温良”的尧舜时代。那么,作者本人怎么看? 三星堆文化是外星文明吗? 三星堆文化是外星文明的说法传的沸沸扬扬。但本书作者指出现有物证不能证明这一点。中原文化的青铜礼器和西来的金杖文化在此交汇正,是多种文化因素的碰撞共同塑造了三星堆奇妙而神秘的文化特征。 翻开本书,让我们跟着二里头考古队前队长许宏的足迹,探索传说时代的历史空白,揭开上古中国的神秘面纱! 许宏 考古学者,作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前二里头工作队队长。主要从事中国早期城市、国家与文明的考古学研究。考古科普作品有“解读早期中国”系列丛书和《发现与推理》等。 许宏教授是全网粉丝超百万的明星学者,擅长将严谨的考古学知识用轻松易懂的方式叙述出来。他学识渊博且思想开明,乐于向大众分享自己的学术成果。他将考古学变成“热知识”带入到大众的视野,激发了无数读者对早期中国历史的浓厚兴趣。
  • 中国考古学史
    从考古的原义,古物与政治的关系,与人物的关系等,列举了周到民国以来考古发展的种种材料。是我国最早也是迄今唯一的一部关于考古学史的专著,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另对考古学家和考古爱好者也有一定借鉴作用。 卫聚贤(1898—1989),字怀彬、号介山,又号卫大法师,山西万泉人。历任暨南大学、中国公学、持志大学教授。曾主编《吴越文化论丛》、学术月刊《说文》。
  • 读懂中国青铜器
    本书是戴克成对中国青铜器研究的综述。其中可见中国青铜器发展简史,作者对器型的研究,功能的研究,花纹的研究,青铜器演变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青铜伪器的概况等等。 全书图文并茂,图片器物绝大部分均为海外收藏,因此它既可以作为中国青铜器研究收藏的入门教材,读者也可以从中欣赏到海外藏中国青铜器的精华。 戴克成(Christian Deydier),法国著名收藏家,自20世纪80年代起,他就是西方研究中国考古学、青铜器、金银器方面最资深的专家之一,其青铜器收藏甚为可观。曾任法国古董商协会主席。1993年,他捐献一11世纪辽代半镂银盒予陕西历史博物馆;2015年5月,他又将收藏的28件甘肃出土的先秦金箔饰片送还中国,引起巨大反响。
  • 琅琊王:从东晋到北魏
    本书为南京博物院2018年12月举办的“琅琊王——从东晋到北魏”特展的配套图录。全书通过南京博物院、南京市博物总馆、山西博物院、大同市博物馆的百余件(组)精美文物,展示了琅琊王司马金龙家族的前世与今生、勾连起当时东亚最重要的两座都城——建康(今南京)和平城(今大同)间的交流互动。 本书通过史料详实的研究文章、丰富有趣的文物说明,图文并茂地展示了一千多年前两座都城——东晋建康与北魏平城——的士族生活情景与文化艺术成就。 本书对琅琊王司龙金龙夫妇墓出土的墓志、墓表、列女古贤漆画屏风板、釉陶彩绘出行仪仗俑、雕纹石床榻、伎乐天石帐座等珍贵文物做了集中展示和详细解读,形成了一个颇有研究和鉴赏价值的案例。 南京博物院,为“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下设六馆六所,其中古代建筑研究所主要从事区域建筑的调查、研究、维修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