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典人物原型45种(第三版)
    想要使你的角色和故事更吸引人、更复杂,比以往的作品都更加新颖吗?《经典人物原型45种》能帮助你探索最普遍的男性和女性原型,这些神秘的、跨文化的人物模型就是所有角色的源头。剖析一系列的角色,包括主角、反派和配角。 学会使用原型来创造独特的角色。审视男女主人公的神秘旅程——使主角性格得以发展的一系列事件,并学会如何使用它们来扩充你的故事。 书中有大量选自文学作品、影视剧的例子,它们证明了这些原型多么有效和令人难忘——从洛奇·巴尔博亚的“角斗士”和亚哈船长的“国王”原型,到神奇女侠的“亚马逊女子”和格温娜维尔的“少女”原型。任何一个生动的故事都需要大英雄和大反派,本书将帮你创造出能经受时间考验的角色! 维多利亚·林恩·施密特,著有《高级写作技巧》、《一个月完成一本书》、《故事结构设计师》等。国际公认的创作者们关于原型方面的导师。毕业于UCLA的电影项目,获Loyola Marymount大学写作硕士学位。心理学博士。她在写作之余任教于多所大学。
  • 北大附中说理写作课
    说理写作课不同于传统的议论文教学,是基于语文教育的最新实践成果,探索将新课标与学生探究式学习的需求相结合,以批判性思维和逻辑论证为根基,培养学生清晰而有条理地发表观点,形成言之有理的文章。本书并不急于让学生马上运用“模式”和“技巧”。“原则篇”旨在唤起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树立写作的信心,阐述说理的基本概念;“研究篇”涉及说理写作重要的资料准备工作;“要素篇”对理由、证据等说理的要素进行详尽解说;“效率篇”介绍了使文章更吸引人但不花哨的行文技巧。本书是北大附中说理写作课师生在教改一线探索实践的成果,书中穿插名家名篇、课堂辩论、学生习作,充实有趣,引人入胜。希望本书能够开启你的思辨之旅,燃起你对说理写作的热情。 李亦辰,复旦大学文学学士,香港中文大学文学硕士。曾先后任教于新加坡Anglican High School、Woodlands Ring Secondary School,上海宋庆龄学校。2016年1月成为北大附中高中部博雅学院教师,2017年8月起,负责研发和教授“说理写作”课程,并在学校开展项目制课程“公共说理”。始终愿意相信上课应该是一件好玩儿的事。渴望有一间彩色的教室,暖气管子上绑着晒干的花儿。
  • 回归语文学(精)
    《回归语文学》为清华大学沈卫荣教授所著,沈卫荣教授目前为藏学等领域的领军人物,曾追随王尧教授学习藏学,并在波恩大学中亚语言文化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具有深厚的语文学素养。回到国内后,沈卫荣教授倡导以语文学为基本方法,对于藏学、佛教史、中国古代史等领域进行研究并颇有建树。《回归语文学》为清华大学沈卫荣教授关于语文学理论研究的学术随笔集,是其多年来对于语文学这一学问的理论研究的结晶。《回归语文学》将学术理论融汇于通俗的语言之中,写作严谨,简洁凝练,明白晓畅,为读者解读世界各地藏学、语文学的学术发展及成果概貌。《回归语文学》虽是学术随笔,但其所倡导的语文学理论对藏学等相关研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回归语文学》主要内容为对于语文学这一学科的理论研究与探讨,分析语文学这一学科的概念、发展史、研究领域、基本工作以及其带给学术界的重要意义。全书分为七个章节及前言和结语,包括:文学研究的理论转向与语文学的回归、语文学、东方主义和“未来语文学”、语文学与佛教史研究方法、文本的形成与历史叙事的建构、语文学、东方主义等内容,为一本语文学学术理论随笔著作。 沈卫荣 1962年生,江苏无锡人。南京大学历史系学士、硕士,德国波恩大学中亚语言文化系博士。现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中文系教授、博导。研究领域为西域语文、历史,特别是西藏历史、藏传佛教和汉藏佛学的比较研究。历任哈佛大学印度梵文研究系合作研究员、德国洪堡大学中亚系代理教授、日本京都大学文学部外国人共同研究员、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客座教授、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研究员、德国柏林高等研究院研究员等。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宗教高等研究院副院长。代表作包括《西藏佛教历史的语文学研究》《寻找香格里拉》《想象西藏:跨文化视野中的和尚、活佛、喇嘛和密教》《文本与历史:藏传佛教历史叙事的形成和汉藏佛学研究的建构》《藏传佛教在西域和中原的传播——〈大乘要道密集〉研究初编》等。
  • 中国对联·谜语故事
    对联,又称楹联、楹帖、门联、对子以及联语等。对联以其悠久的历史、精练的语言、独特的风姿、神奇的魅力和高雅的情趣跻身中华文学之列,成为最具中国特色、拥有众多读者的文学形式之一。谜语是一种语言技巧、文字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其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读之使人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在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和启迪智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书收录了大量由汉字的音、形、义等特点而产生的巧联妙对、生动的对联故事和谜语故事,集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体,可为读者闲暇之余增添一份乐趣。 丁军杰编著
  • 世说新语详解
    《世说新语》从一个现代人的角度去平视两千年以前的社会,探幽烛微,通过平实而耐读、思辨而生动地语言,对《世说新语》所记载的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进行了具有创见性的解读,并恰到好处地与现代生活进行对接,通过一些人、一些事有趣的细节,使遥远的“魏晋风度”亲切可感,让读者真切体会到那个朝代的贵族、庶民和文人的欢乐、痛苦与无奈,在领略那个时代的魅力的同时,也给自己的内心以深深的启示。 刘义庆(403—444),字季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著有《世说新语》、《幽明录》。
  • 汉文与东亚世界
    过去,尽管语言不同,东亚各国的商贾使节,一言不发,仅凭一纸一笔,亦可通过汉文“笔谈”,传情达意、隽语妙言。如此奇景,只因东亚各国曾在历史上共享过相似文化,而汉字恰是其中的精髓所在。尽管东亚世界看似“同文”,但是各国却有不同的精彩生发。因此,汉字文化圈背后的东亚世界实则各有千秋、复杂多元。 以训读解汉字,以汉文喻东亚。精通中日韩三国语言的在日韩籍学者金文京,自古暨今,通过追溯汉文流变之历史、辨析各国汉文之异同,以训读为切入口,深度剖析了一个既密不可分又截然不同的东亚世界。 金文京,1952年出生于日本东京,韩国籍。曾任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教授兼所长,现任日本中国学会理事长。研究中国古典戏曲、小说。近年来也关心东亚汉字文化圈交流史。主要著作有《三国志演义的世界》(商务印书馆,2010)、《三国志的世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等。合编《邯郸梦记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三国志演义古版汇集》(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凭借《汉文与东亚世界》(岩波书店,2010)获得2011年角川财团学艺赏。
  • 增广贤文
    《增广贤文》原名《昔时贤文》,亦称《古今贤文》。书名最早见之于明朝万历年间汤显祖的戏曲《牡丹亭》。自清朝后期以来,这部书就风靡全国,影响极大。《增广贤文》里的语句十分精辟,言语浅白,含义深刻,通俗易懂;形式上,大多两两相对,音韵和谐,朗朗上口,一经成诵,便经久难忘。《增广贤文》的内容相当广泛,涉及立身安命、为人处世、礼仪道德、风物典故、天文地理、自然规律等多方面,体现了儒、释、道等多种思想,蕴含着丰厚的人生智慧。本书还有很多句子体现了古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知足知止的生存智慧、物极必反的辩证思维方法,这些对于今天的我们为人处世同样有疗效。 《增广贤文》的内容大部分直接来自先秦典籍、诸子言论、笔记小说、诗词曲赋等,博采众长,名句荟萃。《增广贤文》作为古人宝贵人生经验的总结,具有价值引领、方法指导、动力激发等多重功能,可以给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人生力量。因此,这部书被人们视为处世金箴、做人指南。同时,《增广贤文》中的很多语句直面世事的复杂、人性的弱点,其对人性的深刻洞见,对世情的冷峻观察,对官场腐败等诸多问题的揭露与批判十分犀利。这也正是这部书的深刻所在。 本书分条细致,点评精当。三全本《增广贤文》细分为318条,逐条注释、翻译和点评。注释主要是探讨了这些格言警句的出处,有助于读者在原始语境中更好地理解原文。点评先用一句话概括原文大意,然后用精准的事例拓展原文的语意,同时从正反两面对原文进行多层次解读,以便启迪读者辩证地理解原文。这些都是市场上同类书籍所没有的。 李冲锋译注
  • 汉字的故事
    每一个汉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背后都有一段传奇的历史,一个动人的故事。 《汉字的故事》以时间为轴,纵向考据汉字字形、字义的发展变化;横向举一反三,由一个字引出多个字,辐射式解读。抽丝剥茧,旁征博引,不仅有助于读者厘清汉字流变的脉络,更深入挖掘汉字背后的故事。 作为民族的精神图腾与文化基因,汉字历经数千年的传承、演变,从祖先的心里,流传到我们的指尖。一笔一画,一撇一捺,万物有灵,字字抵心。 王铁钧 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熟谙中国传统文化,著有《诗词写作入门》《汉字里的中国》(合著)等。 作者于2013年在豆瓣阅读开设专栏,讲解汉字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知识,内容充实,生动有趣,深受读者喜爱,阅读量突破15万。这本《汉字的故事》,正是其专栏文章的结集。 为了出版本书,作者对内容做了精心修订,包括篇目的重新排列、文章的删减补充、文献的考据核实等,使得全书更加清晰、流畅,富有可读性。希望本书的出版如作者所言,“能带给大家快乐和思考”。
  • 汉字的故事(中华文化故事)
    《汉字的故事》以生动活泼的笔调介绍了汉字的创制演变与造字方法,并精选出133个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汉字,分为日月山川、四季流转、花草树木、鸟兽游鱼、身体发肤、衣食住行、文化生活、世俗烟火等八个部分,详述它们背后的文化典故、逸闻趣事。在作者笔下,汉字是美丽的图画,是古雅的诗歌,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凝聚着中国人民的集体智慧,具有无穷的精神魅力。 “中华文化故事”丛书以生动活泼的笔调、诙谐灵动的文风,介绍了汉字的创制演变与造字方法,探寻词语的来龙去脉,品读古典诗词的意境之美,趣谈古画背后的逸闻典故,追溯书法的渊源历史,精选承载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物件、风俗习惯,为读者呈现出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流光溢彩、魅力无限的风貌。《汉字的故事》追溯汉字的创制演变,详述133个汉字背后的典故趣事,获著名作家毕飞宇作序推荐。 李晓愚,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后获英国外交部全额奖学金赴剑桥大学攻读发展经济学硕士学位。回国后师从中国美术学院范景中教授研习中西方艺术史,获美术学博士学位。2010年起任教于南京大学,从事艺术史与视觉传播的教学研究工作。独立主持国家及省级社科基金项目若干项。出版多部艺术、文化专著,发表三十余篇专业论文、近百篇文化艺术随笔,翻译了数十万字西方艺术理论著作。荣获紫金山文学奖;曾连续三年担任江苏省广电总台“微讲堂”及“好书大家读”栏目撰稿及主讲人,被江苏省委宣传部授予“首批江苏省青年文化人才”称号。
  • 普通语言学纲要
    普通语言学及其研究领域;语言学史,包括传统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和现代语言学;语言学流派及其理论方法,包括描写语言学、功能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法等;语言结构系统,包括音系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语言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包括心理语言学、人类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等。 刘振聪:应用语言学博士,现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应用英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学术兼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术委员会应用英语学院分会委员,北京联合大学客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普通语言学、认知语言学、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翻译理论与实践等,主持或参与教育部师范司“英语教学研究与论文写作”项目等多项省部级、校级教学科研项目和其它横向联系项目,在《外语教学与研究》、《英语教学》、《山东外语教学》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参编教材、辞典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