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为什么要睡觉?你认为自己最近睡眠充足吗?你还记得上一次自然醒后神清气爽的感觉吗?不用怀疑,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失眠已经成为流行病的时代。 作为一名杰出的神经科学家,沃克对生物的睡眠行为充满好奇,这促使他成了睡眠研究方面的专家。本书中,他总结了人类有史以来的睡眠研究成果,以及前沿的科学突破,告诉我们睡眠的运行机制、睡眠不足的坏处、睡眠与做梦的有益功能,以及睡眠对专业人士个人能力提升的惊人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情商智商、记忆力、运动力、学习力、生产力、创造力、吸引力,甚至食欲,这些让日间生活丰富多彩的能力,原来都与夜间那场睡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现在,你知道我们为什么需要充足的睡眠了吧。打开这本书,看平凡的睡眠如何带来非凡的生命能量,顶尖科学对于睡眠的所有了解及如何睡好觉的诀窍都将在这部关于睡眠的“百科全书”中逐一揭晓。 马修·沃克(Matthew Walker) 英国科学家,毕业于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取得神经生理学博士学位。美国国家科学院卡夫利奖助研究员,曾在哈佛大学医学院担任精神病学教授,现在则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神经科学与心理学教授,并创立了“人类睡眠科学中心”
- 宇宙本书由知名天文学家卡尔·萨根所著,是影响深远的一本天文科普名著,是豆瓣9.5分同名传奇纪录片的姊妹篇。本书将科学思辨和人文精神结合,从我们身边的锁事追溯到万物的开端,从浩渺的宇宙视角审视人类自身。作者在天文、生物、化学和地理学之间进行“异花授粉”,将科学与历史、艺术、人类学和哲学交织,向我们描述了宇宙了前生今世,帮助读者拥抱科学,了解人在宇宙中的位置。 卡尔·萨根(1934—1996),著名天文学家、科普作家。理性思维和浪漫幻想的捍卫者。普利策奖得主,《时代周刊》封面人物,外星智慧交流组织会长,NASA杰出公共服务奖章得主,获美国国家科学院公共福利奖章、美国物理教师协会奥斯特奖章,美国天文学会行星科学分会主席,第2709号小行星用“萨根”命名,设计并主导先驱者号“地球名片”和旅行者号“星际唱片”重大太空探索项目。 译者:虞北冥,资深科幻、科普译者。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语言文学专业、英国埃塞克斯大学英语文学专业。曾任《科幻世界》杂志译文版编辑,译著有《接触》《玩家1号》《信使》《暗影之年》《洄游》《光影游戏》等。 科学顾问:于浩然,北京师范大学天体物理学博士,厦门大学天文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宇宙学,宇宙大尺度结构的数值模拟。在我国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上进行的中微子宇宙学模拟获得2017年中国天文十大科技进展。
- What if?脑洞问答三部曲(套装3册)《What if?那些古怪又让人忧心的问题(畅销纪念版)》:如果人体内的DNA瞬间消失了会怎样?如果把海水抽干会怎样?如果地球膨胀得像太阳一样大会怎样?牛排从多高的地方掉下来正好烤熟?全人类搬离地球需要几步?这不是中规中矩的《十万个为什么》,而是脑洞大开的科学真相,小时候萌生的异想天开,都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最机智、最幽默的科学答案! 《how to:如何不切实际地解决实际问题》:这是一本你绝对没读过的生活自助指南,每一个朴实无华的问题,都有一个离经叛道的答案。用天文望远镜来张自拍?如何在家自制泳池?靠几只蝴蝶为你传输文件?在开怀大笑之余,轻松get超多新知,秒变“知识青年”!涵盖数学、物理学、天文学、航空航天、人口学、能源学等多门学科知识,还有历史、新闻、名人轶事、专家访谈等趣味内容,每一页都是满满知识点! 《那些古怪又让人忧心的问题又来了》:再荒诞的问题,都可能有更多符合科学原理的答案!这次门罗在《What if?2 那些古怪又让人忧心的问题又来了》中又解决了更多脑洞大开的问题:如果地球是一只巨大的眼睛,它能看多远?要多少人才能一天建成罗马?如果所有人同时打开冰箱,能为地球降温吗?塑料玩具恐龙里有多少是真恐龙?……
- 上帝掷骰子吗?(升级版)本书回顾量子论从无到有发展的风云录,从18世纪开始,直到21世纪,一批科学巨人开始颠覆传统物理学大厦,为了宇宙的终极理论而战,大大改变了人类发展的历史。 再现量子物理一路的荆棘与荣光,展现科学激动人心的魅力,这部量子物理史,足以唤起你对世界的全部好奇! 曹天元,80年代出生于上海,毕业于复旦大学和香港大学。由于本行通信工程前沿涉及量子物理,遂对该领域稍有钻研。 作者兴趣广博,尤好历史和自然科学,除科普之外,也长期从事金融投资和媒体工作。
- 贪婪的多巴胺为什么曾经浪漫的感情也会变淡?为什么成功人士通常不会觉得自己很成功?为什么几乎所有的节食计划后来都功亏一篑?为什么聪明的人经常会做出糟糕透顶、灾难性的决定?这都取决于大脑中的一种单分子结构——多巴胺。这种化学物质控制着你的欲望、想象、冲动、创造力,出乎意料地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的身体受到“向上”和“向下”两类物质的控制。“向下”指的是控制当下的神经递质,它们决定我们当前的感受;“向上”则是指多巴胺,决定了我们的长远规划、愿景、未来期望。正因如此,多巴胺并不像很多人以为的,是一种快乐分子。它其实是一种欲望分子,在我们已经获得很多的同时,让我们有更高的期许、更大的目标。多巴胺让我们把眼光放得更长远,追求更高的目标,但也同时让人欲望无止境、不知道满足。它既能让你体会成功的喜悦,也让成功变得平淡无奇;它让你投入一段感情,但也让当初的深情被岁月磨平;它让你获得超长的智商,但也让你与疯狂一步之遥…… 充分了解这种物质是如何影响我们的情绪、决策和生活的,能够帮助我们充分发挥大脑的潜在功能,提高效率,获得更好的表现。 丹尼尔·利伯曼,乔治·华盛顿大学精神病和行为学部临床事务副主任,兼任该校人类研究办公室机构审查委员会主席,美国精神病学会荣誉会员,曾获得卡伦基金会研究奖,发表过50多篇行为学方面的研究报告。 迈克尔·E.朗,任教于乔治城大学,曾任继续教育学院写作部主任。朗是一名演讲写手,曾为国会议员、内阁秘书、州长、外交官、企业家、总统竞选人撰写过演讲稿。他创作了多部影视剧剧本,曾入围斯兰丹斯电影节最佳剧本奖。
- 生命是什么1943年,诺贝尔物理学薛定谔在都柏林三一学院做了一个系列演讲,将其对生命的理解和思考公之于众,次年这个系列演讲被整理成书出版,即是这本极具影响力的小书——《生命是什么》。 薛定谔在本书中探讨了量子物理学与生物学最新发现之间的关系,激励了年轻一代的科学家。因揭示DNA结构而获得诺贝尔奖的三人——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和威尔金斯(Maurice Wilkins)——都声称《生命是什么》在他们通向双螺旋之路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埃尔温·薛定谔,奥地利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现代分子生物学推动者。1933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37年获马克思·普朗克奖章。主要著作有《波动力学四讲》《统计热力学》等。 肖梦,青年译者,毕业于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2年译言&果壳科幻翻译联训营“优秀学员”。曾翻译出版《<生活大爆炸>里的科学》《鱼什么都知道》等书籍。
- 第六号元素⭐荣获《选择》杂志(Choice)2024年度杰出学术著作奖 ⭐启迪之星常务副总经理、清华大学化学系博士 郑庆伟,北京市地勘院高级工程师、科普作家 马志飞 作序推荐 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六号元素是什么? 氢氦锂铍硼……是碳。 没错,提到碳,你会先想到什么? 是煤炭、石油这些现代人类社会赖以维系的能量来源——化石燃料,还是碳纳米管、富勒烯这些经常出现在科技新闻里的新词?又或者,你可能会首先想到碳中和、碳排放、碳捕集、碳封存、温室效应? 碳无处不在。它是地球生命的基石,更为人类社会奠定了基础。从过去到现在,再到遥远的未来,各种形式的碳对地球、生命、人类有着无可匹敌的深远影响。 不过,你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尽管碳在太阳这样的恒星中含量丰富,但平均到整个地球来看,碳实际上是一种稀有元素。我们生活在一个富含碳的环境中,而这个环境位于一个贫碳行星的表面!这是如何发生的? 天文学家西奥多·斯诺和唐·布朗利带我们踏上了一段跨学科的探索旅程,以宇宙学的宏大视角,回顾碳从宇宙诞生到地球演化、从生命起源到人类文明的非凡旅程。 读完这本书,你将明白,奇妙的碳元素如何在最宏大的意义上真正塑造了我们的世界。 西奥多·P. 斯诺(Theodore P. Snow):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天体物理学和空间天文学中心名誉教授,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活跃成员,宇宙起源光谱仪科学团队成员;他是获奖教材《动态宇宙》的作者。 唐·布朗利(Don Brownlee):华盛顿大学天文学名誉教授、天体生物学项目成员,美国宇航局“星尘”任务的首席研究员;科普作家,此前他与华盛顿大学古生物学家彼得·沃德合著了《稀有地球》。 王文浩,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高级工程师,专业方向是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近年主要从事科普著作翻译,译有贝尔纳的《科学的社会功能》、维纳的《控制论》等。
- 思考的乐趣本书是一个疯狂数学爱好者的数学笔记,面向所有喜爱数学的读者。本书包括5部分内容,即生活中的数学、数学之美、几何的大厦、精妙的证明、思维的尺度,涉及48篇精彩的文章。即使你不喜欢数学,也会为本书的精彩所倾倒。 这是一本标新立异的趣味数学书。每一个读过的人都会被深深吸引。这是一个热爱思考的年轻人积攒的让人一读就欲罢不能的趣味书。文章是独立的。一篇文章一个话题,文章与文章之间基本不会做参考,读者可以随意跳着看。 从2005年7月开始,作者已经写了连续六年的博客,积累下来了大量的数学文章。 文章内容被广泛关注,在网络上大量分享转载。 顾森,网名Matrix67,北京大学中文系应用语言学专业学生,数学爱好者。 2005年开办数学博客,至今已积累上千篇文章,已有上万人订阅。长期为各类科普杂志供稿,从事中学数学教育工作多年。
- 星际穿越没看过这本书,别说你懂《星际穿越》!天体物理学巨擘基普·索恩写给所有人的天文学通识读本,媲美霍金《时间简史》的又一里程碑式著作!好莱坞顶级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欧阳自远等3大院士、李淼、魏坤琳(Dr.魏)等5大顶尖科学家、《三体》作者刘慈欣联袂推荐! 在《星际穿越》之后,这一系列问题全世界都在问!本书将会告诉你答案! 为什么黑洞会吞噬一切,甚至连光都不能幸免? 为什么虫洞不是一个洞,而是一个球? 又是什么神奇的力量,让米勒星球上的一小时等于地上七年? 最简明清晰的时间与空间理论入门读本。基普·索恩教授,电影《星际穿越》的唯一科学指导,以浅显易懂的语言一一破解了宇宙中的让人瞠目结舌的奇景——大爆炸、黑洞、时空弯曲、潮汐力、虫洞、引力弹弓、星际旅行等,解释了所有推动剧情的天体物理学理论,还就内容的真实性将书中的科学知识分为三种:科学事实、有根据的推测和猜想,并做了明确的标注,以帮助我们解开所有剧情设计与时空旅行之谜! 基普·索恩 (Kip Thorne) ,全球顶尖理论物理学家,引力物理与天体物理学领域的集大成者,当今世界研究广义相对论下天体物理学领域的领导者之一。 致力于宇宙弯曲时空的研究,创建了全球知名的LIGO项目。 毕业于加州理工学院,在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期间师从于全球顶尖物理学家约翰·惠勒。毕业后回到加州理工学院任教,在30岁时,便成为该校历史上最年轻的教授之一。 好莱坞烧脑巨制《星际穿越》唯一科学顾问,电影科学性的最强保证。
- 生命是什么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薛定谔的兴趣从纯粹的物理学,转向了对生命与心灵问题的思索。自此,他进行了两场跨界演讲,在都柏林三一学院的系列演讲——“生命是什么”,以及在 《生命是什么》是能让每个人都受益一生的科学启蒙经典之作。薛定谔的语言轻松、简洁、有趣,即使没有相关学科背景也能读懂。 埃尔温·薛定谔(Erwin Schr·dinger,1887—1961),奥地利物理学家,量子物理奠基人之一,因提出举世闻名的波动力方程而荣获193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43年,他在都柏林三一学院的系列讲座中,阐述了对生命本质现象的思考,后来他将这些观点和论断整合,出版了《生命是什么》一书。这部小书是20世纪具有影响力的科学著作之一,吸引了许多物理学家转投生物学,直接启发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发现,并且推动了分子生物学的诞生。 梁震宇,广东广州人,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与莱顿大学产业生态学理学硕士。嗜读书,爱写作,偶尔与古典乐同好排练演出。现居荷兰,主要从事笔译工作、跨文化交流与学术会议交替传译,兼职教授中文。
- 没有找到相应作品
获取数据失败,请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