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冰川上的巨人原豆瓣读书组‘每天提前上床,我们一起读书’的金瓶梅书评贴《侃侃大山,说说金瓶梅》,闲聊金瓶梅里的人和事,在他们的故事里有你,有我,有我们。共一百六十九章,每十章插页一次。
- 毛泽东选集笔记几年前读过毛泽东选集,当时觉得写的真好,语言简洁,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几年过去,书里面的内容已经记不起多少,近几天突然想重读毛泽东选集,选择了边读边写的方法,利于加深印象,同时发表自己的一些读书心得,不为别的,算对自己的监督。从大约8年前就一直喜欢在豆瓣上筛选好的作品,节约了我很多时间,所以决定在豆瓣写第一本长篇的笔记。
- 水浒人生一部水浒囊括了形形色色的人生面目,打打杀杀的故事里描绘的却是人性的图画。每个好汉都有自己的底色,所以也就有了不同的故事。他们无论怎样拼命活着,都带着自己独有的色彩,所以他们的故事才会精彩而得到广泛流传。我们扒开传奇的故事情节,分析背后隐藏着的人物性格,或许能找到一些感悟,从而理解人性的复杂。
- 心一之伽照见自我之路,借由身体,照见内心。 在习练中展开,在感受中聚合。 记录在瑜伽习练过程中的诸多感受, 以及日常中和瑜伽相关的种种所思所悟。
- 空间—影像:电影的未来通过对德勒兹两卷本电影书的阅读,从空间角度入手发现一种新的影像形态:空间—影像。空间—影像承继运动—影像和时间—影像而来,共有四种类型:唯物影像、幽冥影像、静观影像和液态影像,这四种类型均从德勒兹在安东尼奥尼与小津安二郎的电影中发现的任意空间与静物空间发展而来。 贝拉·塔尔与罗伊·安德森的唯物影像发展了小津安二郎电影中的静物空间,河濑直美与阿彼察邦的幽冥影像延续了安东尼奥尼电影中主观视点对脱节空间的衔接,弗兰马丁诺·米开朗基罗与菲利普·格罗因的静观影像则对安东尼奥尼及小津安二郎的空荡空间(空镜)进行了拓展,最后是吕西安·卡斯坦因-泰勒与他的哈佛感官人类学实验室在21世纪开拓的新型纪录片诞生的正是空间-影像的最后一种形态:液态影像。 这四种影像分别对应着生成—物质(分子)、生成—弱势之人、生成—动物和生成—不可感知。 迈向一种后人类的电影观。
- 读毛选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中年读毛选,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 重返乐园这本集子可分为两部分,前八篇可看做是评论随笔,后面的部分则都是音乐人访谈。我想这里面还是有一些吸引人的地方,你除了能看到一位年轻人对当下独立音乐做出的片面思考,更多的时候则会被书中洋溢着的那份迷人的青春感所打动。书中记录的海朋森、晕盖、吹万、不优雅先生、RUBUR、海豚踢······这些和作者同龄的乐队,无疑正撞上了这一代人的青春,于是这音乐和着文字,奏出了一篇篇美妙的青春奏鸣曲,时而吵闹,时而沉静,时而忧愁迷惘,时而激情向上。 如果要拿一本书作比较,好让你们对这本集子有更直观的认识的话,我会选马世芳的《地下乡愁蓝调》,这两本书相同的地方在于,比起严肃乐评,书中有太多关于青春的缅怀和抒情性的篇章;不同的是,这本书记录的更多是身边同龄的音乐人及其作品,而非欧美摇滚全盛时期的开拓者和经典,或是上一代人的记忆。 “怎么带你去那,不牺牲天真的世界?”这是海朋森乐队在《乐园》这首歌中的叩问,也是本书作者写作的一个出发点。至于如何“重返乐园”,则需要你自己去寻找答案了。希望你能通过这本书获得一些启发。 封面摄影、设计:林芥
- 长子、次子、私生子本专栏发端自豆瓣“HBO剧集 冰与火之歌 - Game of Thrones”小组的一个热帖。 伟大的作品永远像一座冰山,十分之九的秘密都藏在水面之下。 闪木将带你拨开《冰与火之歌》POV写法的迷雾,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带你真正认识书中每个"熟悉的陌生人"。 注意!如果你还没读过这部备受推崇的当代奇幻巨著,那么切莫订阅这个专栏,否则你将为那些因剧透而永远失去的阅读体验追悔莫及! 如果你已经读了至少一遍或者是看了三季《权力的游戏》,那么这个专栏你一定不要错过,作者将以自己痴迷十年的心得为你串连剖析书中所有散落隐晦的秘辛。
- 好奇录《好奇录》是蝶庵多年阅读古代笔记时,将奇奇怪怪之事,随笔录下,这些奇怪的故事,或者类似于今日报纸中“社会新闻版”中的内容吧,只是古人之奇怪,蝶庵总觉得引人入胜,今人“社会新闻版”中的表演,却总令人目瞪口呆。这是主要的区别吧。涉及的古代笔记,包括:《嬾真子录》、《吴船录》、《云麓漫钞》、《朝野佥载》、《隋唐嘉话》、《癸辛杂识》、《帝京景物略》、《青社遗闻》、《江湖海底》、《可书》、《庚已编》、《玉堂丛语》、《水东日记》等等。对一部南宋的罗愿的名著《尔雅翼》中神奇的文字,则作了今文的翻译,自以为是神来之笔。这些笔记或者有名,或者不那么有名。但其叙述,却无不可惊可喜。蝶庵自叹:中了古典的毒,已然进了膏肓了也。 在文体上,《好奇录》是读书笔记的形式,一书取其可喜的几段,结合个人感受,予以点评;风格上是庄谐并出,随意为文,不做考证,简洁到位,聊以达意而已。 庄蝶庵,黄帝纪元4677年生,江苏宝应人氏,二十岁负笈京城人民大学,本科历史,研究生中文;目前居于江苏句容山中,耕读过日。虽过而立之年,依旧相信世界美好。也曾小试割鸡之刀,零散作品见于个别杂志、报纸,如江苏之《青春》、香港之《当代文学》,北京之《新京报》等。目前主要成型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反西游记》、《壁虎和五只蝴蝶》,中篇小说《濠上忆旧》、《奇肱国》、《植物人》、《渐近自然》等。目前正在写作的小说,是长篇《记忆楼台》。
- 一条迷影狗的自拍这是一本影评集,所收录的文章80%曾在报纸杂志上发表过,在豆瓣上关注了我的朋友们想必也读到过。最早的一篇《也许世上没有人比他更爱她》写于2009年我读高中二年级时(评《嫌疑犯X的献身》),最晚的一篇《露丝为什么要跳海》写于我大学毕业后的2015年(自然是评《泰坦尼克号》。所有片子都是纯正的大路货,最冷门的也是《火烧摩天楼》和《好家伙》,不过它们都有着相对新颖的视角和相对流畅的表述——如果你喜欢电影,也许这些文章能帮助你从一个不一样的角度去欣赏它们。 最早,我给它定的名字是《电影的电路图》。所以,除了写《嫌疑犯X的献身》那篇确属过度抒情以外(彼时我正被少女心事折磨得死去活来),其他文章大约都以“电路图”为基本指导精神。它们力图解释以下问题: 1、《泰坦尼克号》中的露丝为什么要跳海? 2、《闪灵》中的父亲为什么会发狂? 3、《搏击俱乐部》、《好家伙》和《美国往事》实际上是怎样的故事? 4、安娜·卡列尼娜与她的丈夫卡列宁究竟是怎样的人? …… 等等
- 没有找到相应作品
获取数据失败,请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