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选集笔记
几年前读过毛泽东选集,当时觉得写的真好,语言简洁,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几年过去,书里面的内容已经记不起多少,近几天突然想重读毛泽东选集,选择了边读边写的方法,利于加深印象,同时发表自己的一些读书心得,不为别的,算对自己的监督。从大约8年前就一直喜欢在豆瓣上筛选好的作品,节约了我很多时间,所以决定在豆瓣写第一本长篇的笔记。
长子、次子、私生子
本专栏发端自豆瓣“HBO剧集 冰与火之歌 - Game of Thrones”小组的一个热帖。 伟大的作品永远像一座冰山,十分之九的秘密都藏在水面之下。 闪木将带你拨开《冰与火之歌》POV写法的迷雾,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带你真正认识书中每个"熟悉的陌生人"。 注意!如果你还没读过这部备受推崇的当代奇幻巨著,那么切莫订阅这个专栏,否则你将为那些因剧透而永远失去的阅读体验追悔莫及! 如果你已经读了至少一遍或者是看了三季《权力的游戏》,那么这个专栏你一定不要错过,作者将以自己痴迷十年的心得为你串连剖析书中所有散落隐晦的秘辛。
冰川上的巨人
原豆瓣读书组‘每天提前上床,我们一起读书’的金瓶梅书评贴《侃侃大山,说说金瓶梅》,闲聊金瓶梅里的人和事,在他们的故事里有你,有我,有我们。共一百六十九章,每十章插页一次。
空间—影像:电影的未来
通过对德勒兹两卷本电影书的阅读,从空间角度入手发现一种新的影像形态:空间—影像。空间—影像承继运动—影像和时间—影像而来,共有四种类型:唯物影像、幽冥影像、静观影像和液态影像,这四种类型均从德勒兹在安东尼奥尼与小津安二郎的电影中发现的任意空间与静物空间发展而来。 贝拉·塔尔与罗伊·安德森的唯物影像发展了小津安二郎电影中的静物空间,河濑直美与阿彼察邦的幽冥影像延续了安东尼奥尼电影中主观视点对脱节空间的衔接,弗兰马丁诺·米开朗基罗与菲利普·格罗因的静观影像则对安东尼奥尼及小津安二郎的空荡空间(空镜)进行了拓展,最后是吕西安·卡斯坦因-泰勒与他的哈佛感官人类学实验室在21世纪开拓的新型纪录片诞生的正是空间-影像的最后一种形态:液态影像。 这四种影像分别对应着生成—物质(分子)、生成—弱势之人、生成—动物和生成—不可感知。 迈向一种后人类的电影观。
沸腾的齐柏林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齐柏林飞艇(Led Zeppelin)是全球最炙手可热的摇滚乐团。当乐队于1980年解散时,已经创造了唱片销售、演唱会票房方面的多项世界纪录。2007年,在齐柏林飞艇于伦敦举办的重组演唱会上,有几千万人为几千张票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这本小册子以齐柏林飞艇传记《Hammer of the Gods》和《stairway to heaven》为素材来源,讲述了齐柏林飞艇的“神经病”岁月。 本书思想先进,弘扬扫黄打非精神,情节跌宕并带有适当音乐元素,特别适合蹲坑、坐车的时候阅读。但其实描写的是虚无。
声色万象
偷闲浮生,涂抹写画,声光色泪笑,咫尺天涯人
好奇录
《好奇录》是蝶庵多年阅读古代笔记时,将奇奇怪怪之事,随笔录下,这些奇怪的故事,或者类似于今日报纸中“社会新闻版”中的内容吧,只是古人之奇怪,蝶庵总觉得引人入胜,今人“社会新闻版”中的表演,却总令人目瞪口呆。这是主要的区别吧。涉及的古代笔记,包括:《嬾真子录》、《吴船录》、《云麓漫钞》、《朝野佥载》、《隋唐嘉话》、《癸辛杂识》、《帝京景物略》、《青社遗闻》、《江湖海底》、《可书》、《庚已编》、《玉堂丛语》、《水东日记》等等。对一部南宋的罗愿的名著《尔雅翼》中神奇的文字,则作了今文的翻译,自以为是神来之笔。这些笔记或者有名,或者不那么有名。但其叙述,却无不可惊可喜。蝶庵自叹:中了古典的毒,已然进了膏肓了也。 在文体上,《好奇录》是读书笔记的形式,一书取其可喜的几段,结合个人感受,予以点评;风格上是庄谐并出,随意为文,不做考证,简洁到位,聊以达意而已。 庄蝶庵,黄帝纪元4677年生,江苏宝应人氏,二十岁负笈京城人民大学,本科历史,研究生中文;目前居于江苏句容山中,耕读过日。虽过而立之年,依旧相信世界美好。也曾小试割鸡之刀,零散作品见于个别杂志、报纸,如江苏之《青春》、香港之《当代文学》,北京之《新京报》等。目前主要成型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反西游记》、《壁虎和五只蝴蝶》,中篇小说《濠上忆旧》、《奇肱国》、《植物人》、《渐近自然》等。目前正在写作的小说,是长篇《记忆楼台》。
异星异客
作品收录了10篇作者自2011年起在《科幻世界》上执笔的“异星人”专栏文章,介绍了国外著名科幻作家的生平与作品。“异星人”专栏选择的作家,一是科幻奇幻领域内无可置疑的大师,二是作者个人所偏爱的科幻作者。 “受篇幅所限,我更关注的并非他们的作品,而是这些作家的人生经历与周边八卦;希望这些小豆腐块文章,能够帮助大家了解这些拥有非凡想象力的、仿佛与我们生活在不同星球的人。”——小油飞 小油飞,资深科幻奇幻爱好者,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学博士在读。
读毛选
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中年读毛选,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帝都漫走
我和很多年轻人一样开始漂泊在北京,没了过客的身份,新鲜感随风飘散,取而代之的是循环往复的日常。庆幸的是,我没有把这种循环往复的日常当成沉重的负担,而是试着将不知期限的漂泊当作一次没有时间度量的旅行。我发现,时间不再以一个点平面展开,而是以一个点纵向延伸。比如景山,我喜欢在不同的时间、以不同的心情、因不同的缘由爬上山顶,而这样的景山,就很北京。 久而久之,我也快分不清旅行和生活的界限在哪里了。我曾听见作家阿来在沙龙上聊过,那些来藏区旅行的人,拍拍风景,拍拍藏民,然后拍拍屁股就走了。生活里五味参杂的质感,让旅行不再止步于浮光掠影,就像油浸润了布,而不是漂浮在水面上一样。我不知道这还能不能称之为旅行,如果是的话,确实别有趣味,《帝都漫走》便是这别有趣味的趣味注解。 我尤其喜欢漫走这个叫法,它没有空间的度量,也没有时间的权衡,只是一种心情,生活里的酸甜苦辣咸都有。悠悠哒哒,兴致所至,够随性,当对旅行没有预期的时候,结果反而时常超乎预期,这或许也可以作为旅行的一种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