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解和声 基础篇音乐为什么动听?奥秘就在和声。和弦太复杂?乐理太抽象?乐谱像天书?不要怕,让本书带你“看见和声”,从图形视角切入,快速走进神秘的理论世界。 基础篇从基本的大小调和声出发,逐步引入交替、离调、半音化、延伸、转位等概念,直到比较现代的趋近、平行、反向、变换、镜像等非功能和声手法,可满足基础的和声编配与创作需要,希望能对广大爱乐者有所帮助。
- 正解:从写作文到写作【你的问题,我的标题】这是一个互动式的专栏,主要为中学生、大学生及文学爱好者解答写作入门的一些问题。从中学作文课到大学中文系,很少有人去构建写作入门的桥梁,很少有人会提供一些写作基本问题的答案。现在,我试着回答这些问题,只要你通过新浪微博@陈崇正,则可以将你对写作的疑惑告诉我,我会在专栏中为你答疑,文体范围涵盖小说、诗歌和散文。
- 白事会大了,在天津准确的读音,了是三声。是天津人对婚丧嫁娶组织者的一个称呼,现在大了专指从事白事的组织者。 因为行业的特殊性,大了目睹了各类人群面对死亡的态度,作者更是用颇为黑色幽默的语言,讲诉了惊心动魄、感人至深、妙趣横生的白事故事,引发人对生与死的思考。 一个冷静的旁观者,却充满了最深切的关怀。 这里所有的文字故事,你就当用眼睛看一场相声吧……
- 南下打工记·第四部《南下打工记》全四部连载完毕,建议新读者优先考虑《南下打工记·全》:http://read.douban.com/ebook/1083828/ 《南下打工记》的最后一部。 两个月在南中国私企的打工体验,在这里感受中国制造。 在我写的时候,一切还都在进行中。我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也不知道结尾会如何。我能做的只是忠实地记录,记录下这片交杂着希望与欲望的土地上所发生的一切。 一个在欧洲留学5年的年轻人,跑到珠海小镇工厂的实习,当欧盟飞机发动机变成标配螺丝钉,当公函与合同变成阿里巴巴上的讨价还价……荒诞与智慧组成了最强劲的生产力。从85后洋气的眼光看出去,这里,有一个更接地气儿的南中国。 米周,理工男,十字街头新人。
- 我的矿工生涯大学毕业,我带着初入世的兴奋与激情来到煤矿工作。我卖力工作,却发现这根本不是一个按劳分配的世界。我尝试着给领导送礼,丢弃一些曾经固执地坚持的浪漫和崇高,却始终获得无限痛苦和不安,迈不进“圈子”来。我在一片混沌里找不到方向,曾经在大学时坚守过的那些梦想也在风雨飘摇,我终于不堪心灵上的重压,决定辞职离开。然而却不知道何去何从。 首先,内容上,这是我的亲身经历。这点上,我觉得作品的情感贵在真实。我相信大部分大学毕业刚入世的学生,他们和我有过类似的经历。 其次,作品写作风格干练简洁,又不失幽默,相信大家读后能喜欢。 最后,还是回到真实上来,我的矿工生涯不足一年,短暂,却给了我冰与火的体验,面对第一份工作时的那份战战兢兢,以及与世俗周旋坚守道德底线的那份小崇高,你们又何尝没有过。我相信这部真实的作品会引起大家的强烈共鸣的。
- 在北京学汉语的老外们豆瓣阅读征文大赛入围作品 所属组别:非虚构组·我的职业 本书记录了一位北京的对外汉语教师四五年来对数百名外国留学生们的观察和认识。他们在北京如何租房、如何吃饭、如何购物、如何娱乐、如何学汉语,他们遇到了什么样的中国人,有什么样的欣喜和困惑,经历了怎样的文化冲突。本书以大量的细节和丰富的故事,一一向读者道来。 第一次来到中国的老外会经历怎样的文化冲突?我们习以为常的开裆裤、情侣装、无框眼镜,为什么会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好奇?他们对长城、故宫和熊猫有哪些特别的想法?他们在北京租房的时候,有什么奇招?汉语这么难,他们怎么学?他们的汉语是如何出人意料又让人忍俊不禁的? 2008年硕士毕业后,我成了北漂,在北京的几所高校里做了四五年的对外汉语教师。在这动荡、艰辛甚至荒诞的生活里,最大的幸运是能与来自全球各地的留学生们一起体会北京的丰厚。他们在宇宙的中心匆匆走过,留下我来把他们的所见所闻跟大家一同分享,企图在碰撞中重新挖掘出中国人的生活中那潜藏的、新鲜的、令人百味杂陈的一面。
- 南下打工记经过两个多月的时间,《南下打工记》系列终于连载完毕。《南下打工记:全本》收录了之前连载的第一部到第四部,外加作者米周为全本撰写的前言,合计约十万字。 两个月在南中国私企的打工体验,在这里感受中国制造。 一个在欧洲留学5年的年轻人,跑到珠海小镇工厂的实习,当欧盟飞机发动机变成标配螺丝钉,当公函与合同变成阿里巴巴上的讨价还价……荒诞与智慧组成了最强劲的生产力。从85后洋气的眼光看出去,这里,有一个更接地气儿的南中国。 米周,理工男,十字街头新人。
- 大外企小前台说起前台这个职业,给人的印象就是入职门槛低,工作含金量少,薪资福利差。其实她们中有一部分人却是十八般武艺俱全。不但形象佳,外语好,而且肩能扛手能挪,能使SAP还会同供应商扯皮。本文作者通过一年半的前台工作经历,向读者叙述了一个五百强外企小前台的职场生涯,其中不乏欢笑和眼泪,更多的则是感悟。除此之外,还有作者眼中不同体制单位下的差异与共性,以及职场中的各类见闻。 因为事隔多年,动笔前还担心许多人和事已被淡忘,未曾想一开写便收不住笔,原来那些年的心路历程,不论好坏,在脑海深处蛰伏多年,却一直在等待一个宣泄的出口。
- 一课经济学在西方经济学界凯恩斯主义与传统经济思潮的对立论战中,黑兹利特始终是明确站在传统保守派一边的。他主张恢复全面绝对的经济自由放任纲领,反对国家干预经济。他认为,自由竞争下的资本主义市场和价格制度几乎是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最好体制,而国家则只是应当创造条件保证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其功用。从这一点上看,黑兹利特的观点是与“最好的政府即管理最少的政府”的传统观点一致的。虽然在具体主张上有些分歧,但总的说来,他一直非常推崇奥地利学派自由主义经济学代表哈耶克以及货币主义学派米尔顿.弗里德曼的观点,主张自由经营、私有化、以市场力量有效配置各种资源、实现高经济效率。 此译本采取了开放式校译的方式,译本主要参考了以下中译本:1948年商务印书馆,宋桂煌;1989年湖南人民出版社,于小庆;1999年清华大学出版社,王力、吴栋等;2005年台湾经济新潮社,罗耀宗;2008年中信出版社,蒲定东。关于开放式校译,请参见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5588053/。 在本书中,作者着重阐述的一个中心论点是,经济科学的艺术就在于,它不仅仅考察了某一法规或政策对于某一特殊集团的短期影响,而是同样探究了其为所有集团在长期内所带来的全部后果。从这一论点出发,作者指出,无数当代流行的被认为是“杰出的”经济观点,事实上都违反了常识,仔细想来是谬误的。他认为,政府税收是生产发展的阻碍因素;为了实现所谓充分就业,政府事实上只不过是把三个人可以完成的工作分给五个人去做了,这是人力资源的浪费,充分就业是一种迷信,不会给经济发展带来什么动力;他强烈主张自由贸易,认为关税保护了落后和低效率;他反对制定政策来保护、拯救某一产业,认为应当“允许它们死亡”,只有这样才能允许其它的产业产生和发展起来。在这里,黑兹利特以美国农产品的原价政策为例,分析指出在这种政策下,一个产业的发展只不过是以牺牲其它产业的利益为代价得到的;他强烈抨击了政府制定价格、限制租金、规定最低工资水平的政策,认为工会的斗争事实上妨碍了劳工市场的竞争,破坏了效率。在本书修订版中作者加了“三十年后”一章,指出三十年的时间并没有使经济学家和决策者们回到常识中来,相反,他们走得更远了。 本书作者亨利.黑兹利特(Henry Hazlitt)是美国报界元老,著名的经济专栏作家。在二十多岁步入报界之后,他曾先后在《华尔街日报》、《纽约晚邮报》、《纽约先驱报》、《太阳报》、《美国信使报》、《纽约时报》、《民族周报》、《自由人》等报刊担任金融问题编辑、主编等职,并曾担任美国著名的三大期刊之一《新闻周刊》的副主编,为其“商业趋势”栏目撰写专栏文章。黑兹利特先后获得了文学、法学和理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经济和金融问题的研究。他的论著很多,主要有《批判的剖析》(1933)、《美元能挽救世界吗》(1947)、《伟大的思想》(1951,在1966年再版时改为《时光倒流》)、《新经济学的失败:对凯恩斯主义谬误的分析》(1959、1973)、《人与福利国家》(1970)、《征服贫困》(1973)以及《通货膨胀危机与解救危机的方法》(1978)等,其中后者已有了中文版。他还曾编辑出版了《对凯恩斯经济学的批判》论文集。
- 英语学习真相:打破常规作者作为英语专业科班出身,持有八级口笔译双证,多年从事国际贸易商务谈判与项目,后又因为个人兴趣,获得高级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对于英语学习的终极换位思考,包括十年以后的一朝顿悟,让你的英语学习站在新高度,居高临下,直击大脑掌控一门外语的核心规律,以多个亲身经历的趣味故事,独创性的秘籍,助力你把英语学成一门母语! 说一口流利英语,你的薪酬与财富总值立即提高30%。学英语的方法,只读这一本就够了。很多人要问我成人怎么学英语,怎么让小孩子学好英语,要不要请外教……厌倦了一遍又一遍只能零散的回答,从今以后,就告诉大家:请看这本书吧,就这一本已足够!
- 没有找到相应作品
获取数据失败,请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