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爱妖女

叶小辛
上期写了历史上的玛丽苏与白莲花,差点没忍住将妖女们也写进去——即使作为女人,也感觉坏女人要比白莲花有趣得多,吸引得多。 当然,受基督教道德观影响下形成的早期西方文学,并不是这样认为的。所以,妖女们永远是圣女的配角。她们的光芒始终被掩盖,直到工业革命以后,才渐露锋芒起来。 比如莎乐美。 这个在圣经中出现的少女,原本连名字都没有,只是希律王借以杀掉圣施洗约翰的工具。在圣经中,希律王娶了兄长的妻子希罗底,圣施洗约翰对这桩罪恶的婚姻进行谴责,导致往后希罗底的仇恨。于是在王后的煽动下,希律王监禁了约翰。 莎乐美,这个在圣经中连名字都没有的少女,是希罗底的女儿,被希律王所喜爱。他在宴会上命她跳舞,并且许诺她可以得到任何她想得到的——一曲终了,莎乐美索要约翰的头颅。 文艺复兴时期,施洗约翰被杀是主要艺术主题之一,比如德国佬克拉纳赫的《莎乐美》,意大利卡拉瓦乔的《莎乐美与施洗者约翰的头》,少女莎乐美穿着西方服饰,神情淡漠地或跳舞,或提着约翰的头颅。那时候的她,还只是个冷漠的少女。 她与妖女身份,还隔着一个时代的转化。 经历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欧罗巴世界,基督教道德观对世俗的约束渐渐松散,从莎乐美的身上,开始孵化出一个东方化、感官化的妖女,而非只是自己母亲的杀人工具。1876年,法国画家古斯塔夫·摩罗(Gustave Moreau)绘了《幽灵》和《莎乐美的舞蹈》,莎乐美成为了诱人的个体。 图片 真正让她成为闻名全球妖女的,是那个将男人和女人同样看得透彻的男人——王尔德。 王尔德笔下的施洗约翰,是个“宛如一尊瘦的象牙雕塑”“头发比漆黑的长夜还要黑”的年轻人。跟希律王比起来,他无疑更年轻迷人——只是,他是先知,他接近于神。王尔德笔下的莎乐美,爱上了这个充满神性的男人。与此同时,她也对自己的魅力清楚得很,她说:“为何陛下总是用那对鼠辈的眼睛看着我?我母亲的丈夫如此奇怪地看着我。我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