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此去村西

Raccoon C.
此去村西 十三里地 好似我无所事事一十三年 —— 《南浦云》 南溪复习完corporate tax的期中考试回到家的时候已经快三点钟了,男朋友张翰早已经睡下。 同是法学院三年级的学生,张翰的课大多都是轻松的水课,平时阅读量也不多,上课混个发言,期末交个论文就能顺顺利利毕业。而南溪则是选了一大堆税法的课程。税法号称法学院最难的课,很多同堂的LLM和SJD学生都是此前就已经专修税法的,在课上和教授讨论得热火朝天,上课的前一个月南溪连他们在说什么都听不太懂。为了赶紧跟上上课节奏,她买的法条,课本加上课外辅助材料,堆在桌上都能跟自己一样高了。南溪学得苦不堪言,但是没办法,这也算是她给自己留条后路的方式。 因为南溪没有找到美国大律所的工作。 在读法学院之前,南溪读了很多关于“在美国做律师”的文章,看了很多前人分享的经验,在她的理解里,这应该是比较适合于中国“做题家”的职业路线:本科拿个高绩点,考个高的LSAT分数,进入前14法学院,再在法学院第一年取得前30%的成绩,如同通关打怪一般,满足这些条件基本上就能保证美国大律所的offer。而且就算不能一开始就进入前14的法学院,还有转学这条路呢,每年都有许多人转入哈佛耶鲁,在社交网络上分享自己的心得和经验——没准自己第一年卯足劲,也能是其中之一。 和身边的大部分人一样,南溪来美国读法学院的动力一半来源于当年18万(如今已经涨到19万美金)的起薪,而另一半源自于对毕业以后自己做什么的不确定。当看到本科辩论队的学长学姐们接二连三分享起了自己在美国做律师的光鲜生活,南溪也觉得这条路会适合自己。 而谁能想到几年间美国的法学院申请和法律就业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LSAT 170分能够稳稳进入前14名法学院,现在连前20能不能拿到奖学金都要打个问号。南溪当年还算运气好,踩着候补名单的末班车来了这所排名不错法学院,取得了高于平均分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