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导
[英] 简·奥斯丁
图片: 作者像 Jane Austen
图片: 作者手迹 (致其姐卡珊德拉书片断) 译本序
简·奥斯丁(1775—1817)是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杰出的英国女作家。她的名著《傲慢与偏见》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但在西方文学史上,简·奥斯丁却是一位有争议的作家。有人对她赞誉备至,如英国评论家麦考莱(1800—1859)称她为“散文中的莎士比亚”,英国小说家福斯特(1879—1970)认为她塑造的“人物虽比狄更斯的矮小,情节却安排得更紧凑”;英国文学评论家艾伦(1911—)则视她的作品为“十八世纪精华荟萃的百花园中最后的也是最绚丽的鲜花”。但也有些人对奥斯丁的作品持批评态度。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就对她怀有极大的“反感”,《简·爱》的作者夏·勃朗特则认为她“全然不知激情为何物”。不过,历史是最公正的裁判,经过两百年的变迁,奥斯丁的作品至今仍脍炙人口,表明了它们的重大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奥斯丁出生于牧师家庭。在她生活的那个时代,发生了美国独立战争、法国革命、英法战争等重大事件。她经历了当时英国社会的变革,但她终生居住在乡间小镇,没有受过多少正规教育,她的小说对这一切没有直接的反映。她自己曾说过,“我觉得,我可以坦诚地说……世上敢于当女作家的人中间,我是最没有学问、最无知识的一个。”“我要描写的不过是乡村中的三四户人家。”
总的看来,简·奥斯丁作品的题材范畴似乎不太广泛和博大,没有极端的贫富悬殊,没有激烈的对抗和争斗,也没有强烈的激情。她的一些作品中甚至很少有关自然景物的描写。作品大多涉及家庭、婚姻和伦理问题。但事实上,她对当时的社会现象和人民生活,对历次战争和英国社会出现的某些变化,是非常了解的。这些方面在小说《劝导》中也有所反映。
《劝导》是简·奥斯丁一生创作中最后一部完整的小说。这是在她去世一年以后与《诺桑觉寺》一起,由她弟弟整理出版的。
小说女主人公安妮·艾略特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