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

[美]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前言 这本小长篇小说的俄文题目是SOGLYADATAY(按传统音译),按发音念是“Sugly-dart-eye”,重音在倒数第二个音节上。这是一个古代军事术语,意思是“间谍”或“坐探”,但两者都没有俄语词灵活多变的引申意义。盘弄过“密使”和“角斗士”之后,我放弃了音义兼顾的努力,不复所求,随顺了这个长词干末尾的“eye”。故事就是用这个题目在一九六五年年初数月的《花花公子》上连载三期,顺利问世的。 原作一九三〇年写于柏林——我和妻子租了安静的卢波尔德街上一户德国人家的两间屋子——当年年底发表在巴黎的俄文流亡者评论杂志“SOVREMENNYYA ZAPISKI”(《现代纪事》)上。书中的人都是我在文学青年时代情有独钟的人物:生活在柏林、巴黎或伦敦的俄国流亡者。其实,他们也可以是生活在那不勒斯的挪威人或安布里奇的安布拉基亚人:我向来对社会问题漠不关心,纯粹是利用手边的素材,就如同一个滔滔不绝的食客在桌布上画一幅街头素描或者把一粒面包屑和两只橄榄在菜单和盐瓶中间摆成一个阵图一样。对于社区生活、对于历史侵扰的这种漠不关心有一个有趣结果,那便是:被漫不经心卷入艺术焦点的社会群体具有了虚假的固定态势;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它就被那名流亡作家和他的流亡读者视为理所当然了。一九三〇年的伊万·伊万诺维奇和列夫·奥西波维奇早就被非俄语读者所取代,后者今天不得不想象一个他们一无所知的社会,因而感到困惑和气恼;因为我并不反对一再重复说,自从近半个世纪前苏维埃宣传误导外国舆论造成了对俄国移民(这桩历史事件仍然等待着自己的编年史家)的重要性的无知或贬损以来,自由的毁灭者已经把大量的篇幅从历史中撕掉了。 本故事的时间是一九二四至一九二五年。俄国内战已经结束四个年头了。列宁刚死,但他的专政势力继续强劲。二十个德国马克顶不上五个美元。书中旅居柏林的人从贫民到富商三六九等。富商的例子有玛蒂尔达梦魇般的丈夫卡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