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

[乌拉圭] 爱德华多·加莱亚诺
图片 图片 (乌拉圭)爱德华多·加莱亚诺 著 王玫 张小强 韩晓雁 张仓吉 吴国平 等译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 南京大学出版社 •南京• 理想国译丛序 “如果没有翻译,”批评家乔治·斯坦纳(George Steiner)曾写道,“我们无异于住在彼此沉默、言语不通的省份。”而作家安东尼·伯吉斯(Anthony Burgess)回应说:“翻译不仅仅是言词之事,它让整个文化变得可以理解。” 这两句话或许比任何复杂的阐述都更清晰地定义了理想国译丛的初衷。 自从严复与林琴南缔造中国近代翻译传统以来,译介就被两种趋势支配。 它是开放的,中国必须向外部学习,它又有某种封闭性,被一种强烈的功利主义所影响。严复期望赫伯特·斯宾塞、孟德斯鸠的思想能帮助中国获得富强之道,林琴南则希望茶花女的故事能改变国人的情感世界。他人的思想与故事,必须以我们期待的视角来呈现。 在很大程度上,这套译丛仍延续着这个传统。此刻的中国与一个世纪前不同,但她仍面临诸多崭新的挑战,我们迫切需要他人的经验来帮助我们应对难题,保持思想的开放性是面对复杂与高速变化的时代的唯一方案。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保持一种非功利的兴趣:对世界的丰富性、复杂性本身充满兴趣,真诚地渴望理解他人的经验。 导读 以挑战的姿态执笔 索飒 一 爱德华多·赫尔曼·玛利亚·休斯·加莱亚诺(Eduardo Germán María Hughes Galeano),即读者熟悉的爱德华多·加莱亚诺,于2015年4月13日在他的祖国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辞世,享年七十四岁。 加莱亚诺的成名作是1971年问世的《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Las Venas Abiertas De América Latina,以下简称《血管》)。据不久前的消息,这本书在他的祖国销量仍然名列前茅。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世界以反体制为浪潮。拉丁美洲曾在“依附理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