茑屋经营哲学

[日] 增田宗昭
前言 2007年2月起,我开始为文化便利俱乐部(Culture Convenience Club,简称CCC)集团的员工写博客。因为我想直接告诉他们CCC的理想是什么,希望他们重视的价值观是什么。 这本书,是从我10年内所写的近1500篇博客中挑选而出的。其中介绍的小故事、出场人物的职位都与原稿中的内容一模一样。因为是公司内部博客,所以文中会频繁出现一些CCC专用词汇的缩略语,这些词语也原封不动地在本书中保留了下来。想必文中存在不少不当发言、错认事实、记错等情况,所以我已经做好了接受大家意见和批评的心理准备。可能会因此给很多朋友带来麻烦,请大家见谅。 增田宗昭 第一章 经营哲学 LOFT的起点 图片: 这是1982年茑屋书店前身“LOFT”开业时所在的枚方车站前的百货商场 提起如今的茑屋书店,想必很多人都以为1983年3月开业的枚方店是第一家店。其实,早在前一年的1982年3月,唱片租赁店“LOFT”(涩谷、梅田等地的LOFT开业于1987年)便已在枚方市车站北出口的一家老百货商场五楼开业了。 读大学时,我玩起了乐队(模仿彼得、保罗和玛丽的民谣三重唱乐队),所以对于音乐,我比普通人更为了解。同时,我很喜欢大学社团的氛围,从那时起我便暗下决心,如果有朝一日自己开了公司或店铺,一定要把它打造成一个拥有大学社团氛围的集体。 关于唱片租赁这一新业态,其实早在我开LOFT的几年前,东京三鹰市便已经有了“黎光堂”。LOFT开业时,拥有300家连锁店的大型连锁唱片租赁公司“友&爱”也已经登场了。 在同志社香里学校的同窗会上进行分组讨论时,大家熟知的爱贝克思(avex)公司社长松浦胜人先生告诉我,他上学时曾在“友&爱”茅崎店担任过店长。他说,每当站在唱片租赁店的柜台前,他都会细心观察客人走到了哪位歌手的唱片前,租了哪张唱片,没租哪张唱片。经过这番细心观察,他得出了一个结论,于是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