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战争

贝依林
前言 中美汇率之争 美国东部时间2009年1月17日晚间(北京时间2009年1月18日凌晨),搭载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副总统拜登的火车驶进华盛顿,为期四天的美国新总统就职庆典就此开幕。三天后,这位美国三百年建国史上的第一位黑人总统,在几乎是全世界人们的欢呼声中登上了美国总统的宝座。马丁·路德·金的那个脍炙人口的梦想,也似乎在那一刹那得到了实现。大洋彼岸的中国人,和全世界爱好自由和平的人们一样,对于这个风度翩翩、充满活力的黑人总统充满了无限的憧憬,更希望这个标榜热爱和平的美国领航者能为波云诡谲的中美关系带来一丝曙光,为两个大国在新世纪携手共赢披荆斩棘,开辟阳光大道。 然而,事实如何呢? 希望总是美好的,现实总是残酷的。虽然上任的第一年,奥巴马便早早访华,高调宣布,中美关系是世界上21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而实际上,对中国轮胎征收惩罚性关税、宣布对台军售、谷歌事件政治化以及会见达赖喇嘛,这一系列绵密而又计划周详的组合拳却又再次将对中美关系持乐观态度的善良人们打得清醒了过来。很多评论指出,无论奥巴马是白人还是黑人,无论他的政治主张多么的华丽多彩,他都是美国总统,而遏制中国是美国的一贯国策,这些事件只是延续了过去的惯例而已。 这样的说法不无道理,但是,却只说对了一半,美国这一系列动作的背后,是具备强烈政治经济意图的刻意而为,绝非例行公事。终于,在2010年初春,中美摩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图穷匕见,中美汇率之争也终于赤裸裸地呈现在了每个老百姓的面前。 其实,中美汇率之争由来已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还是在2002年,日本朝野突然出现了一股汹涌的潮流,矛头直指中国的汇率制度。一时间,以财政大臣和《读卖新闻》为首,官方和媒体同时发难,强烈谴责中国政府操纵汇率,通过压低人民币汇率向全球倾销其廉价商品,导致全球通货紧缩,并使西方经济蒙受损失,失业率明显上升。日本人愤慨地呼吁,要求“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