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话人生

丰子恺 著 丰一吟 编
一片片的落英都含蓄着人间的情味 ——俞平伯评丰子恺 序 人生短,艺术长 陈星 丰子恺,中国现代文化艺术大舞台上一个响亮的名字。他以卓绝的艺术修养和坚韧不拔的创作意志,一生涉及美术、文学、音乐、书法、翻译等各个艺术领域,并且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同时,他作为一代高僧弘一大师(李叔同)的得意弟子,在佛学上也具有很深的造诣,实可谓不可多得的文化艺术全才。早在20世纪40年代,日本著名汉学家吉川幸次郎在读了他的随笔后就认为:“我觉得,著者丰子恺,是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事实上,世间大众对这位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并不陌生。这是因为,丰子恺早已为世人留下了难以计数的、雅俗共赏的漫画作品以及众多的散文、艺术随笔、艺术论著和翻译作品等。 丰子恺(1898—1975),浙江省石门县玉溪镇(今桐乡市石门镇)人。祖上自浙江金华迁入,世代均为诗书礼乐之家。其父为清朝末代举人,家有祖传染坊。自幼在家乡以“小画家”闻名,未满16岁即在《少年杂志》发表寓言四篇,可谓少年之才俊。1914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师从李叔同先生学习图画音乐,从夏丏尊先生习文学。1919年与吴梦非、刘质平共同创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同年参与发起成立中华美育会,次年参与编辑《美育》杂志。1921年春赴日本游学10个月。回国后先后在浙江省上虞春晖中学、上海立达学园等校任教。1922年发表简笔画于春晖中学《春晖》校刊,1925年在上海《文学周报》发表画作多幅,被冠名为“子恺漫画”。1925年出版第一本漫画集《子恺漫画》,随后出版画册甚多。1927年皈依弘一大师,并开始与弘一大师共同创作《护生画集》(上海译文出版社于2012年9月重新整理推出了新一版《护生画集》)。1931年出版第一部随笔集《缘缘堂随笔》,1933年春在故乡石门新建缘缘堂,所作随笔通称为“缘缘堂随笔”。撰写、翻译艺术论著甚多,并擅长书籍装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