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散文

郭沫若
文前插图 图片 图片 出版说明 为了全面展示20世纪以来中华散文的创作成就,我社于2005年4月编辑出版了《中华散文插图珍藏版》系列。到目前为止,已经出版了四辑五十位现当代文学大家的散文集,其目的是要将“五四”新文学革命以来近百年间的中华散文做一次全方位的展现和总结。为此,该系列书也成了“人文版” 散文的标志性出版物,在作家、读者和图书市场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这套《中华散文珍藏版》是在此基础上的精选,宗旨是进一步扩大散文的社会影响力,优中选优,精益求精,为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提供一套散文阅读范本。 人民文学出版社一直秉承读者至上、质量第一的出版原则,但愿这套书的编辑出版。能为多元思潮中的人们洒下一捧甘霖。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 我的童年(节选) 前言 我的童年是封建社会向资本制度转换的时代, 我现在把它从黑暗的石炭的坑底挖出土来。 我不是想学Augustine和Rousseau要表述甚么忏悔, 我也不是想学Goethe和Tolstoy要描写甚么天才。 我写的只是这样的社会生出了这样的一个人, 或者也可以说有过这样的人生在这样的时代。 1928年12月12日 一 大渡河流入岷江(府河)处的西南岸,耸立着一座嘉定府城,那在“乡土志”上是号称为“海棠香国”的地方,但是那有香的海棠在现在是已经绝了种了。 从嘉定的大西门出城差不多完全是沿着大渡河的西南岸走,走不上十里路的地方要渡过流入大渡河的雅河(这大约是古书上的若水)。再往南走,在离城七十五里路远的一个市镇,名叫沙湾,那便是我的故乡了。 沙湾的市面和大渡河两岸的其他的市镇一样,是一条直街。两边的人家有很高而阔的街檐,中间挟着一条仅备采光和泄水用的窄窄的街心。每逢二、四、七、十的场期,乡里人负担着自己的货物到街上来贩卖。平常是异常清静的街面,到这时候两边的街檐便成为肩摩踵接的市场了。 场的西面横亘着峨眉山的连山,东面流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