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传

余斌
文前插图 图片: 童年时的张爱玲 图片: 张爱玲八岁时回到上海,这是在上海她(居中者)与表姐、表弟的合影。 图片: 张爱玲的母亲,1926 年在伦敦。 图片: 张爱玲的母亲,1930 年代中期在法国。 图片: 父母离婚后,张爱玲更喜欢与姑姑相处。 图片: 张爱玲得知将要有一位继母的消息,就是来自姑姑。 图片: 1939年底,张爱玲参加上海《西风》杂志征文,以《天才梦》一文获得名誉奖第三名。 图片: 1944年,张爱玲的中短篇小说集《传奇》出版,两年后出版增订本。 图片: 1944年的张爱玲,穿着清装服饰拍照。 图片: 张爱玲对于服装有独到的品味 图片: 1945年,张爱玲的散文集《流言》出版。 图片: 1950年或1951年张爱玲拍摄的证件照,不久后她离开祖国大陆去往香港。 图片: 1954年,张爱玲在香港。 图片: 1955年,张爱玲将前往美国,这是离开香港前的留影。 图片: 1966年的张爱玲 图片: 1994年的张爱玲,次年她悄然辞世。 引言 至少现在提到张爱玲,我们不必像十几年前那样,从最起码的ABC的介绍开始了。那时一般的读者固然不知张爱玲何许人也,即使研究现代文学的人,对这位作家也多半是知其名,而未见其书。如今说张爱玲在祖国大陆家喻户晓,肯定是夸张,但若说她在今天的读者中是最有号召力的现代作家之一,则不算过分。知名度可以来自学术界的肯定,更可来自传媒的作用,张爱玲于二者都沾点边,同时沾光沾得都不算大:与许多新文学作家相比,她在文学史上被给予的地位不算高,得到评价介绍的机会也不算多。此外,她的作品甚少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之类,即或有改作,也影响甚微。所以她的名声日高,靠的还是一种“原始积累”——她的小说散文渐渐俘虏越来越多的读者,多半还是仗着三五人的谈论,口口相传的推荐、介绍。也许这样慢慢建立起来的名声比起传媒造成的轰动效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