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好,终究走了自己的路

忆湄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人并不是活一辈子的,其实就是活那么几次变化。 推荐序一 你一定要读忆湄 秦朔/文 1989年4月号的《读书》杂志刊登了香港作家柳苏的一篇文章——《你一定要看董桥》,那时我在读大学三年级,第一次知道了董桥这个名字。董桥是香港的报人、期刊人,当过好几份知名报刊的总编辑。但在香港之外,他之所以知名,是因为他写的文章,用柳苏的话说,是靠一篇篇“卓然独立,有文采,有思想,有情怀的好散文”。 什么是好散文?董桥自己说:“散文须学、须识、须情,合之乃得Alfred North Whitehead所谓‘深远如哲学之天地,高华如艺术之境界’。”有学,才有深度;有情,才不会枯燥;“最重要的还是内容,要有Information,有Message给人,而且是相当清楚的讯息”,单单美丽的语言是没有用的。 董桥在伦敦住过7年,颇受英国文化的影响,他所引的话出自怀特海(1861—1947)。怀特海毕业于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专修数学,毕业后留校任教,是罗素的老师,他们合写过一本《数学原理》,经久不衰。怀特海于年到美国哈佛大学当哲学教授,最后在那里去世。 怀特海和罗素一样,在教育理论方面都卓有成就。怀特海在1929年出版的《教育的目的》一书,对西方教育影响深远。他说,教育不能以“强制的手段”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而是要激发和点燃学生内心深处对某一领域的强烈兴趣,兴趣是推动生命走向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的最佳动力。而这需要在拥有智慧的教师的指引下,共同阅读经典,思考分析,获得深刻的理解,共同探索未知,欣赏价值之美。“大学传授知识,但是它是以充满想象力的方式来传授”,“成功的教育所传授的知识必有某种创新”,“陈旧的知识会像鱼一样腐烂”。 怀特海有一句名言:“不是无知,而是对无知的无知,才是知的死亡。”(“Not ignorance, but the ignor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