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画

裘纪平
前言 《中国茶画》是我国历代含茶文化内容的绘画名作结集。作为时代的产物,中国茶画作品的思想内涵、情感表达都彰显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笔者谨从诗、止、境、观等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中国古人的生活态度具有诗性,诗的精神渗透在中国文化里。就画而言,诗的观照是中国绘画的特性,即所谓诗情画意。而品饮提神醒脑、啜苦咽甘的茶,则是中国古人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 唐皎然有诗曰:“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茶清神、益思、悟道,古人将品茶入画来表达这种情趣。画与茶结缘应在品茶开始流行的魏晋时期。中国绘画有“成教化,助人伦”的功能,到魏晋时期更有“自娱”、“畅神”的赏玩情趣,以欣赏为主的怡情养性成为绘画的追求,这与品茶相吻合。魏晋名士清谈中逐渐以茶代酒,标榜风雅;寺庙中,客来敬茶,饮茶在人们的生活中流行起来。人们以饮茶来“调神,和内,倦除,慵解”,颂扬“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在煮茶“坎上巽下离于中”的水火相战过程中感受其色香味形,达到“体均五行去百疾”。茶的“荡昏寐”效能,令它成为艺术创作的催化剂,成为绘画内容的角色和表现的主题。到唐代,茶已走进千家万户,所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或者琴、棋、书、画、诗、酒、茶。 “知止”不仅是过犹不及以达到“中庸”,而且要使心灵有个安身之所。“知止而后有定”,“止”是找到地方,回到自我,是觉悟的开始,“此心安处,便是吾乡”。怎么安?要止。自然轮回,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知止而返。“冲淡简洁,韵高致静”的茶,能帮助达到止,成为自我、人与人、人与天地之间最好的沟通媒介。 《中国茶画》中,肯定人的存在价值的人物画、人与自然相敬相亲相和相融的山水画和歌颂生命万般情趣的花鸟画,以茶作为活动的交会点,在抚琴、弈棋、挥毫、吟诗、饮酒、赏花和焚香的玩趣中,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图像景观。 《中国茶画》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