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落与瓦解

[英] 伊夫林·沃(Evelyn Waugh)
译序 伊夫林·沃(1903—1966)是英国现代重要小说家,出身于伦敦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像巴尔扎克一样,对世袭的贵族阶级怀着矛盾的心理:一方面无情地揭露和嘲讽了这个阶级的颓败和堕落,另一方面在内心深处却始终渴望跻身于这个阶级之中。面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价值体系解体的现实,他在理智上认识到这个阶级必将灭亡的命运,但在情感上却将恢复社会秩序和道德信仰的希望寄托在这个阶级身上。这种矛盾心理贯穿他的一生,也是他政治上保守的根源所在。沃在牛津大学读书时一心结交权贵子弟,醉生梦死,虚掷时光,没有拿到学位,负债累累离开了那里。他生性桀骜不驯,与环境格格不入,生活中屡遭挫折使他更加愤世嫉俗。一战结束后伦敦上层社会花天酒地、颓废堕落的丑恶现实给他提供了讽刺挖苦的材料和对象。他以这种生活的参与者和观察者的双重身份,以自己在牛津大学的生活和后来四处漂泊的经历为素材,写出自己的第一部小说《衰落与瓦解》(1928),一举成名。 《衰落与瓦解》出版后立即轰动整个伦敦文坛。小说家阿诺德·班内特写道:“一个真正的幽默天才出现了,他就是伊夫林·沃,他的《衰落与瓦解》是一部辉煌的讽刺小说,我认为是第一流的。”小说家兼评论家马尔科姆·布雷德伯利称沃的这部小说是“一部描写天真青年冒险经历的流浪汉滑稽小说”。美国评论家埃德蒙·威尔逊认为,“伊夫林·沃的小说很可能流传下来,而他可能成为继萧伯纳之后最优秀的喜剧天才”。文论家和校园小说家戴维·洛奇认为沃的小说标题表达了对现行社会的一种审判态度,而特里·伊格尔顿则指出《衰落与瓦解》为伊夫林·沃后来的小说主题奠定了基调。这本小说出版后如此流行,以至于温斯顿·丘吉尔把它作为圣诞礼物赠送朋友。的确,小说以《衰落与瓦解》为标题,本身就传达出沃对社会的一种评价。他看到社会的动乱和道德沦丧,特别是上流社会的堕落,“举目四顾,到处是变动和颓败”,联系早年研读过的爱德华·吉本的《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