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生存

[美] 史蒂芬·帕鲁比 [美] 安东尼·帕鲁比
前言 海洋史诗,一场极端生命的生存大战 当站在海滩上眺望海平面,或者欣赏夕阳、观看鲸鱼喷出的水雾时,你能看清大约5公里远的地方,如果天气晴朗,视线甚至可以覆盖大约25~50平方公里的海面。以大部分野生动物的标准来看,这已经算是很大的一块栖息地了。不过,全球的海洋面积加起来,比你能眺望到的海平面的面积还大1 000万倍,而平均每平方米水面下就有3公里深的海水。海洋最极端的特性就是它绝对的、不可思议的巨大体积。 在地球上最大的栖息地的庞大体积中,居住着五花八门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病毒。毫无疑问,海洋孕育了自然界最有趣、最奇特的生命,它们占据着众多不同的栖息地,运用着各种奇异的生存技能,没有一种生物过着特别轻松的日子。站在海滩的屋前观看,海洋似乎是一个田园般的居所,然而事实上,这里通常要么极热,要么极冷,到处都是纷乱的微生物,或者层层叠叠的捕食者。 在海洋的极端环境中,活跃着形态各异的生命,它们有着各种惊人的适应能力,无论是通过速度和心机来适应环境的能力,还是通过红外线视力感知环境的能力。沃尔特·惠特曼曾在他的《自我之歌》(Song of Myself)中写道:“我辽阔博大,我包罗万象。”这一诗句正是对大海的完美描述:幽暗、深邃,充满陌生的生物。海洋令人感到冰冷刺骨,令人窒息,但它散发着致命的吸引力,会将你的想象拉回到人类和咆哮的海洋间最古老的纷争上。《极端生存》这本书的目的就是展示那些战胜了海洋的生物,它们在最极端和最熟悉的环境下,利用最疯狂的生存策略存活了下来。我们将向你展示海洋中速度最快、潜得最深、最耐冻和最耐热的生物,不仅会描绘它们生活中最微小的细节,同时也会描绘它们的故事所上演的大环境,讲述它们在海洋中扮演的角色。 比起文学作品中风雨交加的场景,以及电视节目《鲨鱼周》(Shark Week)中故作惊险的渲染,大海之下是一个更为复杂、真实和令人陶醉的世界。除了那些凶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