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蜘蛛巢的小径(卡尔维诺经典)

[意] 伊塔洛·卡尔维诺
献给吉姆和其他所有人 前言 《通向蜘蛛巢的小径》第一版发表于1947年10月,收在都灵埃依纳乌迪出版社的“珊瑚”丛书中。1964年6月又出新版,作者写了一篇长序,下面是序言全文,它立刻成为卡尔维诺思考自己作品的文章。 这本《通向蜘蛛巢的小径》是1964年的新版本,与第一版相比,作者审读后做了部分修改。关于两个版本之间的变化,卡尔维诺在1983年说道:“在一定程度上,我做了些修改,因为我原来写了一些我认为是太残忍太愤怒的东西。在《通向蜘蛛巢的小径》中,在各种事物之间,有一种让我自己都无法认识自己的神经质的东西……这可能是因为,我写这本书的时候,估计读者可能只有几百人,就像当时其他意大利文学作品一样。然而现实却是读这本书的人很多,这本书在我眼前也变了样,我边重读边想:‘我怎么会写这些事情?’因此我做了些修改。”(1983年5月11日与佩扎罗市大学生的谈话,经修改后发表在《手册》1987年第3期第17页的《当代人的情趣》一文中,伊塔洛·卡尔维诺,佩扎罗) 这是我写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除了几篇短文外,也可以说是我写的第一个东西。现在我又把它拿在手中,有什么感觉呢?我读着它,与其说是在读我自己的作品,还不如说是在读一本无名氏写的作品。它产生于一个时代的总体氛围,产生于一种道德张力,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我们这代人所体现的那种文学倾向。 在那个时代,意大利的文学爆发首先是生理行为、存在主义行为、集体行为,其次才是艺术行为。那时我们刚经历过战争,我们这些更年轻的人——我们的年龄刚够参加游击队——并没有感到失败、挫折、煎熬,而只有当胜利者的感觉,受到战争刚刚结束时那种催人奋进的激情的鼓励,觉得自己是战争遗产的专有保管者。然而,我们并非轻易乐观,也并不无端亢奋,事实正好相反:我们要保管的是一种信念,相信生命总能从零再生,一种公众对不公的愤怒,还有我们经历折磨和失败的能力。但是,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