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非洲

[丹] 凯伦·布里克森
作者 凯伦·布里克森(1885—1962),丹麦著名女作家。1914年,旅居肯尼亚,经营咖啡农场。1931年农场大火后返回丹麦。后从事文学创作,1934年以笔名“伊萨克·迪内森”出版成名作《哥特故事七则》,后陆续出版《走出非洲》《冬天的故事》《草地绿荫》《埃赫雷加德》等。曾获安徒生奖和彭托皮丹奖,两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走出非洲》是她最著名的代表作。 译者 袁田,旅行作者,曾出版印度及非洲国家相关旅行随笔。 因肯尼亚与《走出非洲》结缘,重译经典,再现一段隽永人生。 “骑马,射箭,说真话。” 走出非洲|译者序 我在一个雨天的下午结束了《走出非洲》的翻译,深吸一口清澈透明的凉气,想起非洲六千英尺高地的风。一百年前让二十九岁的凯伦·布里克森为之震撼的云端生活,一百年后,重新带回一首昔日乐土之歌。 翻译这本书的时间里,凯伦竟成为我生活中最亲近的人。每日进入书房,知道斯堪的纳维亚裔的“谢赫拉莎德”本人会盘腿坐在壁炉前,对我娓娓讲述她十七年间在一片奇妙大陆上乐见或遭遇的一切,我听懂她平静而不失慧黠地借动物、土著、殖民者与命运诉说的心事,看见一个漂洋过海、稍显虚荣的欧洲年轻小姐怀着热爱冒险的浪漫天性,在肯尼亚扛枪狩猎,为咖啡园的收成辛苦劳作,战时像个男人一般赶着牛车穿越马赛保留地,为政府跑运输。她与那位仅以只言片语带过的丈夫没能维系婚姻,却在独身后认出一生挚爱,与其飞上蓝天,冲散盐碱湖上千只火烈鸟的粉红色烟雾。 然而,疾病、死亡、失败、割舍,却是她生命中不断演练的课题。人们以为这是一幕悲剧,是一首恋旧的挽歌,却不见她在提到土著时说起: 他们的这种特性成为我最为欣赏的特性之一。他们拥有真正的勇气:对危险的纯粹爱好。这是创造物对造物主宣读命运的真实回应—当苍穹发语时,大地隆隆回响。我有时会想,他们发自内心对我们的恐惧,其实是恐惧我们的故意卖弄。落在一个呆子的手里,他们死不瞑目。 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