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自己和解

一行禅师
穷小孩 珍贵的宝石存在于宇宙的每一处, 也存在于你我之内。 我想送你一撮,亲爱的朋友。 是的,这个早上,我想送你一撮, 一撮从清晨闪烁到晚间的宝石。 我们生活的每一刻是一颗宝石, 内含天与地, 阳光与河流。 我们只需温柔地呼吸让奇迹显现: 鸟儿歌唱,花儿盛放。 这里是蓝天,这里是白云飘荡, 你的可爱的模样,你的美丽的微笑, 全都含藏在一颗宝石内。 你就是地球上最富有的人, 但表现得如贫穷的儿子。 请返回你所继承的遗产吧。 让我们互赠幸福, 学习安住在当下时刻。 让我们在自己的双臂里珍惜生命, 放下失念和绝望。 ——释一行 序 我们的心中都有一位内在小孩 每个人内在都有一位年幼且受伤的小孩。所有人在童年都经历过困难,甚至是创伤。为了保护自己,防备将来再受痛苦,我们尝试忘记从前的痛苦。每次触及痛苦的经历,我们都以为自己会无法忍受,因而将感受与记忆深深埋藏在潜意识内。几十年来,我们可能因此不敢面对自己的内在的小孩。 但是,忽视这个小孩并不表示他不存在。这位受伤的小孩一直在那里,期待着我们的关注。小孩说:“我在这里,我在这里,你不能避开我,你不能逃离我。”我们将小孩遣送到内在深处,并尽量与他保持距离,希望借此停止我们的痛苦。但逃离并不能停止我们的痛苦,反而是在延续痛苦。 受伤的内在小孩向我们请求关爱,但我们却做着相反的事情。因害怕面对痛苦,我们选择了逃避。我们无法面对内在纠结的痛苦与悲伤,即使有时间,我们也不愿回顾自己的内在。我们情愿让自己持续接触外在的刺激:看电视或电影、参加社交活动、喝酒或吸毒——因为我们不想再次感受以前的痛苦。 受伤的小孩就在那里,但我们却并不知道;受伤的小孩在我们的内心是事实,但我们却觉察不到他的存在。无法觉察,即是无明。那小孩也许正受伤严重,急切地需要我们回到内在,但我们却选择了远离。 无明,存在于我们的身体和意识的每一个细胞内,就像一滴墨汁溶入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