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愿为奴

[法] 艾蒂安·德·拉·波埃西
中译本序 拉·波埃西?不知何许人也。不要说在中国,就是在拉·波埃西的祖国法兰西,知道的人也不会太多。 1789年7月,法国大革命爆发,革命的基本原则就是自由、平等、博爱。革命后不久,制宪议会就颁布“人权和公民权宣言”,确认人生来并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关于自由、平等、博爱观念的历史渊源,人们自然会想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至于有影响的人物,人们首先会想到那些主张人的自然权利说的人,如格劳秀斯、洛克、霍布斯、卢梭等。但早在16世纪中叶,有一个年轻的法国学生就已经提出人人生而自由、平等,并倡导博爱,这个年轻人就是艾蒂安·德·拉·波埃西。 关于拉·波埃西的生平事迹,现代人所知不多。这里,我也只能从介绍拉·波埃西的若干材料中摘取一二。1530年11月1日,拉·波埃西诞生在距离佩里格不远的萨尔拉小镇上。他的父亲是佩里高尔地方行政长官的副手,但他英年早丧,十岁的拉·波埃西就成为孤儿。之后,拉·波埃西的一个叔父开始负责他的启蒙教育。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早就影响到小镇,当地有一位主教是意大利佛罗伦萨梅迪希斯家族的亲戚,受过意大利人文主义的熏陶,非常博学,他就希望他所在教区能够成为佩里格的雅典,艺术和哲学繁荣。拉·波埃西的叔父是教士,酷爱法律和古典文学,拉·波埃西就生活在一个酷爱古希腊和罗马文化的家庭里。 拉·波埃西十分好学,他后来进入奥尔良大学攻读法律。根据马基雅弗利关于法兰西的报告(1510年),奥尔良大学的排名仅次于巴黎大学。法学在当时有了巨大发展,奥尔良大学当时有不少著名法学家。拉·波埃西选择法律,这意味着他准备以后进入司法界。但就在他念大学的初期,这位只有十八岁的年轻人,写了一篇论文,后来成为他一生最重要的作品,这就是《论自愿为奴》。除了法律,拉·波埃西还对古代语言、人文、历史等深感兴趣。闲暇时,他以法语、拉丁语或希腊语作诗,写过二十多首爱情诗歌,还翻译过普鲁塔克、维吉尔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