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地平线

[英] 詹姆斯·希尔顿
译者序 尘世中的那束光 当这个世纪的人们足不出户便可以在互联网上欣赏异国街景时,或许很少有人会想起,一百年前的人们面对的世界地图上仍有星星点点未知的空白。从17世纪至20世纪,西方人执着于对远方的幻想,好奇地将目光望向神秘的陌生疆域,希望自己的足迹成为处女地上的第一个人类印记。探险家艰苦跋涉至大陆的边界,测绘不知名的山川河流,把奇闻趣事带回祖国,像凯旋的英雄般受到隆重礼遇。正是当时这股探索的热潮令作家詹姆斯·希尔顿深受感染,在作品《消失的地平线》中构建了一个美好的远方,并深情地赋予它一个动人的名字——“香格里拉”(Shangri-La)。几个世纪以来,人们不断因为这部作品踏上寻找香格里拉的旅途。 詹姆斯·希尔顿1900年9月9日出生于英国,少年时期便开始创作短篇小说。1918年,希尔顿获得剑桥大学奖学金,并于两年后发表了处女作《凯瑟琳本人》。1933年,《消失的地平线》问世,荣膺英国历史最悠久的文学奖项霍桑登奖,并于1937年被好莱坞著名导演弗兰克·卡普拉搬上银幕。詹姆斯·希尔顿在大西洋两岸声名大噪,应邀赴美国好莱坞担任电影编剧。1942年,他在电影方面的成就达到巅峰,参与剧本创作的《忠勇之家》一举赢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桂冠。 《消失的地平线》故事围绕一座恢宏的藏地喇嘛寺展开,讲述了四位西方旅客在喜马拉雅山麓地区的冒险经历。他们意外来到广袤神秘的东方大陆,在高原之巅、林莽深处、群山怀抱中,发现了不为人知的世外桃源香格里拉。它象征着文明与不朽,庇佑当地的僧侣与百姓得到自由、和睦与长寿。小说以倒叙的写作手法,带领读者一步步揭晓香格里拉之谜。 四位旅客分别代表着四种人生观,在遭遇意外之时的态度也各不相同。传教士柏灵克洛小姐秉承基督教价值观,认为香格里拉是需要被拯救的对象;美国人巴纳德天性乐观,经历了事业的大起大落之后,对这个远离乱世纷扰的心灵栖息地产生认同。而故事最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