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医院 ——我在北京当住院医的日子

眼高手低
你知道北京吗?就是那个最先开始折叠的城市。我在这里做过住院医。 城市折叠伊始,医院就成了钉子户。催眠气体可以让人瞬间进入深度睡眠,但它无法阻挡瘟疫的脚步,也不能暂停死神的靠近。 城市里,三个空间的居民小心翼翼地,严格地被划分到三个时间段,但所有三个空间的人都共用一个首都医院。医院是无法被折叠的。 一 主治的直觉 那时候,我才做了半年住院医,是在综合医院住院部轮转的最后一个班。诺大的住院楼里,有几个属于住院医的小小办公室,原本也有分给我的一间,但我慷慨地把它借了出去。 前几天来了个精神科的新学徒,姓周。看完病人不是痴狂就是淡漠,他导师时不时要给他来一针镇定剂。昨天他情绪波动比较大,要借我的办公室静一静。我对精神科向来敬而远之,不想跟他挤在一起,就把办公室整个让给他。所以眼下,我跟我的主治张医生挤在一起办公。 张医生把他的大型终端给我工作,自己用一台掌上设备漫不精心地浏览着系统中的数据。我正抓紧时间完成昨天的十六份出院总结,系统终端突然弹出一个方案建议,级别还很高。我仔细一看,又是老刀。老刀是正在住院的一位病人,四十八岁。老刀的病情我了如指掌,最近正在琢磨怎么把这段离奇的病情写成一段条理清晰的病案分析,好在医学界一炮打红。 身为住院医,每天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少。现在医生的大部分工作都由人工智能系统代劳,需要亲力亲为的事情不多,写出院总结不包括在内。 系统当然也生成出院总结,但是,一来结构比较冗余,喜欢堆砌数据,人看起来有点吃力。二来,所有的主治都认为,为每一位病人写一份出院总结,是住院医培训的重要一环,是住院医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这是很有道理的,若不是为了写出院总结,很多病人我都不需要过目,从入院到治疗到出院全都交给系统就好。 我写了个小程序,专门生成出院总结,虽然还不是很完美,但大大减少了我的工作量,所以可以有些额外的时间学习和思考。 张医生对此睁只眼闭只眼,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