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发现改革

魏英杰
经历改革,重识改革 魏英杰 从我小时候记事起,父亲就不是一个纯粹的农民,他每天起早摸黑,并不是到农田干活,而是骑着三轮车,满载着一袋袋大米,到附近集市摆摊贩售。 这些大米都是从附近乡村收购了稻谷,再运往加工厂加工而成的。有时候我会跟着父亲到加工厂玩耍,看着黄灿灿的稻谷倒进漏斗形的机器,出来就变成了白花花的大米,感觉好神奇。每次父亲都会用手插入一袋大米的深处,再抓出一把余温尚在的大米凑近了端详,判断新加工出来的大米成色如何,这也将决定这批大米能否卖出一个好价钱。 我原本以为,这样的生活天经地义、平平淡淡,我生来看到的是这样,以前也应该就是如此。其实,那时候粮食统购统销和凭粮票供应政策尚未彻底退出历史舞台,私自收购和出售粮食都可以算是非法行为。后来我听父亲说,在我出生前,他到别的村子收购粮食,都得提心吊胆地走山路,躲开有关人员的检查,否则粮食可能被没收,人有可能被抓走。 幸运的是,改革开放的时代降临了,计划经济背景下出台的相关政策都有了松动迹象。哪怕尚未正式取消统购统销政策,为了调剂市场需求,像我父亲这样的粮贩子也被允许公开经营。父亲和集市上不少乡亲一样,因此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代个体户。 生于1974年的我,从此得以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种种好处,例如不再发愁基本的吃穿问题,能够按部就班、不受干扰地读完小学、上中学、考大学。踏上社会后,也不必再被土地约束,只有下地干农活这一条路,而是有了更多的择业机会。 就此而言,我和我的同龄人,应属于改革开放的一代人。 “文革”之于我们,只有淡淡的模糊的记忆,拼凑不出一幅完整的画面,而“改革”之于我们,则是人生大背景,如影相随。难以想象,一旦抽离改革叙事,我们这些人会是何种境况,岁月又会是怎样流淌。 再伟大的人物,也无法抽离这个大时代,再卑微的个体,也与时代起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一个人无法脱离大时代给定的人生背景板,生活于战乱时代抑或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