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与通识

阿城
图片 图片 阿城 著 常识与通识 上海三联书店 •中国上海市都市路4855号2座10楼• 图片: 作者像,陈村拍摄,1999年 自序 此书所收的十二篇文字,陆续发表在一九九七年至一九九八年上海的双月刊文学杂志《收获》上,我原来打算将栏目题为“煞风景”,后来改为“常识与通识”,规矩多了,但意思还在,因为讲常识,常常煞风景。 我是经常跑来跑去的人,跑来跑去为稻粱谋。答应了《收获》的专栏,有时是将以前记下的想法扩展成篇,有时是现想现卖,然后从所在地发传真到上海的编辑部去。这样的交稿方式,全拜手提电脑的功能之赐。不过,麻烦的是我必须随身带够世界各地的电源转换插头和电话线转换插头,幸亏手提电脑备有电压自动转换器,否则,将有220V电源变压器的铁疙瘩在行李里。 现在来看这十二篇文字,实在同情读者。常识讲得如此枝蔓杂乱,真是有何资格麻烦读者?有何资格麻烦编辑者?想来想去,看在常识的面子上,还是结个集吧。 至于为何要讲常识,十二篇中各有所述,此不赘。 一九九八年十二月北京 思乡与蛋白酶 我们都有一个胃,即使不幸成为植物人,也还是有一个胃,否则连植物人也做不成。 玩笑说,中国文化只剩下了个“吃”。如果以为这个“吃”是为了中国人的胃,就错了。这个“吃”,是为了中国人的眼睛、鼻子和嘴巴的,所谓“色、香、味”。 嘴巴这一项里,除了“味觉”,也就是“甜、咸、酸、辣、辛、苦、膻、腥、麻、鲜”,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口感”,所谓“滑、脆、黏、软、嫩、凉、烫”。 我当然没有忘掉“臭”,臭豆腐,臭咸鱼,臭冬瓜,臭蚕豆,之所以没有写到“臭”,是我们并非为了逐其“臭”,而是为了品其“鲜”。 说到“鲜”,食遍全世界,我觉得最鲜的还是中国云南的鸡14797.png14798.png菌。用这种菌做汤,其实极危险,因为你会贪鲜,喝到胀死。我怀疑这种菌里含有什么物质,能完全麻痹我们脑里面下视丘中的拒食中枢,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