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兴亡三百年3

王觉仁
第一章 瘸子储君李承乾 齐王李祐造反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春天,大唐的天空依旧澄明。 这一年,太宗李世民四十五岁,君临天下十又七载。 十七年来,大唐帝国政通人和、国泰民安、四海升平、万邦来朝,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看,这个繁荣强大的帝国都足以让李世民感到欣慰和自豪。 一切看上去都很美。 但是,这年正月,一则令人不安的流言却开始在长安城的大街小巷悄悄流传。 流言说的是太子李承乾。 要了解流言的具体内容,我们不妨把目光转到长安的酒肆茶坊里,听听某长安百姓和某外地旅人的如下对话: 某外地旅人问(下面简称外地人):人们说太子什么? 某长安百姓答(下面简称长安人):说他有病。 外地人:什么病? 长安人:足疾。十几岁时生病落下的。 外地人:这么说,堂堂储君居然是个瘸子? 长安人:别说得这么难听,人家那叫足疾! 外地人:足疾也罢,瘸子也罢,问题是这种人将来怎么当皇帝?这不是有失国体吗?将来岂不是要让番邦人笑掉大牙? 长安人:说得也是……不过,皇上还有一个儿子魏王李泰,长得膘肥体壮、膀大腰圆……不,是长得高大威猛、仪表堂堂,而且聪明颖悟、多才多艺,最受皇上宠幸。您不知道吧,皇上出门都把他带在身边,瞧这势头啊,这魏王李泰迟早有一天会把李承乾拱掉,自己当太子。 外地人:哦?如此说来,当今皇上也有废立之意啦? 长安人:这个嘛,咱平头百姓不敢瞎猜。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很多名流政要和勋贵子弟都在向魏王靠拢,如果不是他有戏可唱,那帮人精干吗要削尖了脑袋往他身边拱? 外地人:嗯,有道理。那我们就骑驴看唱本——走着瞧吧…… 这些流言蜚语就像春天的柳絮一样在长安坊间到处乱窜,恣意飞扬,最后终于不可阻挡地飞进皇宫,落进太宗李世民的耳中。 李世民勃然大怒,同时也隐隐生出了一丝不祥的预感。 贞观十七年正月十五,在元宵佳节的朝会上,一脸阴霾的李世民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作出了严正声明:“听说有的官员、百姓认为太子有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