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顶级私募访谈录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
序言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以终为始,做一些慢的、艰难的,但长久的事 2001年,中国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发行,我当时在华安负责此事。那时候买基金要先排队领取预约认购号,然后再进行办卡缴款认购,我看到很多投资者夜里就开始排队抢购,盛况空前。7年内,中国公募基金行业从0走到了3.3万亿元。2007年,我离开公募,和几位伙伴创建了独立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好买财富。当年,赵军管理的淡水泉刚起步,11年后,中国证券私募基金的管理规模从0做到了2.2万亿元,淡水泉也成为少数几家能把规模稳定在500亿元之上的证券私募之一。 中国证券私募基金行业的生命力无疑是蓬勃的,虽然它的规模已经历了过往10多年的高速增长。而且,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第四季度,美国私募管理规模达12.54万亿美元。而2018年底时,中国私募规模为12.8万亿元人民币,其中证券私募仅约2.2万亿元人民币。相比中国投资人耳熟能详的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的4 800多亿美元管理规模,中国还很小,能在近几年维持住300亿元人民币规模以上的证券私募用一只手就能数完。 看规模空间,中国基金业未来的生命力是强悍的、波澜壮阔的。 但规模不应该是目标。这10年,私募行业中很多规模扩张过于迅速的公司,“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随着从业者的成熟和投资人的成熟,私募的价值,已不在于规模,而在于创新高的能力。“无新高,不生存”,这是私募江湖的法则。私募创新高的能力从哪里来? 最重要的是私募基金强大的兼容并蓄、自我更新能力。相比其他证券产品,私募看上去最不讲究门槛。这里有的是公募大家,集结了近400位曾经的公募基金经理,也有的是草莽英雄;有王亚伟、王晓明、杨东、陈光明等20年深耕股票者,也有元盛、凯丰等一直在商品市场出没的专注于管理期货策略的基金;有一直在国内发展的,也有国外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