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的制造业:日本制造业的败北

[日] 汤之上隆
译者序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不到30年的时间内,日本使自己从一个经济崩溃的战败国发展成经济巨人:1955年经济恢复到战前水平;1968年跃升为世界第三经济大国,许多工业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各国前列;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经济高速增长期,以索尼、本田、丰田、松下、日立等为代表的“日本制造”接连登上世界舞台。这些企业开拓了新的生产领域,在让自己的产品走向世界的同时,还开启了问鼎世界技术高峰的道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技术神话,成为各国企业竞相研究、学习和模仿的对象。但自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经济发展骤然减速,逐渐陷入停滞的泥沼,与此同时,日本制造业也自顶峰滑落,逐渐为其他国家所赶超。 如果说对处于巅峰状态的事物进行研究、总结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那么,能够对处于衰退状态的事物进行思索、反省则需要超强的忍耐力和惊人的智慧。本书作者汤之上隆先生见证了日本制造业由辉煌走向衰败的历程。他在日本制造业的生产第一线从事半导体研发工作近15年,此后获得京都大学工学博士学位,开始对半导体行业进行社会科学研究,之后一直从事和半导体行业有关的教学、研究及顾问工作。汤之上隆先生曾于2009年、2012年先后撰写了《日本“半导体”的失败》(『日本「半導体」敗戦』)、《“电机、半导体”溃败的教训》(『「電機·半導体」大崩壊の教訓』)两本书,以专业、科学的研究方法,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对日本的电器产业、半导体行业日渐没落的原因等进行了解析。而本书则是他的第三部研究、反思日本制造业溃败缘由的著作。 在书中,汤之上隆先生首先对何谓“半导体”进行了解释,然后通过大量数据、图表以及问卷调查对日本半导体行业、日本电视机产业失败的客观因素进行了分析。书中的分析并不单一地局限于某类数据和图表,作者以多元化的视角,通过和世界知名公司、日本知名厂商以及竞争对手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