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逗了,费曼先生!

〔美〕理查德·费曼 〔美〕拉尔夫·莱顿
Richard P.Feynman 我一生的几个事实:我于1918年出生在纽约郊区的一个名叫法洛克维的小镇子,靠海边。我在那儿一直生活到1935年,那时我十七岁。我到麻省理工学院待了四年,然后,大约是在1939年,我到了普林斯顿大学。在普林斯顿那段时间,我开始参加“曼哈顿计划”,最后在1943年4月到了洛斯阿拉莫斯,一直待到1946年10月或者11月左右,然后我到了康奈尔大学。 1941年我和阿琳结婚。我在洛斯阿拉莫斯期间,在1946年,她死于肺结核。 我在康奈尔大学一直待到大约1951年。我在1949年夏天访问了巴西,1951年又在那儿待了半年,然后到了加州理工学院,以后就一直待在那儿。 1951年末我在日本待了几个星期,一两年之后,我和我的第二个妻子玛丽·娄又去了趟日本。 我现在和格温妮丝结了婚,她是英国人。我们有两个孩子,卡尔和米歇尔。 理查德·费曼 诺顿平装本手记 拉尔夫·莱顿(Ralph Leighton) 《别逗了,费曼先生!》付梓至今,已逾十载,可是读者对费曼的兴趣,正方兴未艾。这使我想起了他在风烛残年之时,经常说的一句话,说话之时,双眸生辉:“我还没死!” 前言 拉尔夫·莱顿 本书中的这些故事,是我在和理查德·费曼高高兴兴打鼓的七年之间,零散而随意地积累起来的。我发现,每段故事,各有异趣,连掇成集,竟成大观。一个人的一辈子,竟然能发生这么多奇妙而发疯的事情,有时令人难以置信。那个人在他的一生中,能发明这么多本出无心的恶作剧,亦足可启愚化钝! 导言 阿尔伯特·希伯斯(Albert R.Hibbs) 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实验室 对理查德·费曼的追忆,我希望本书并非绝无仅有。当然,这里的这些回忆文字,为这个人物大致描绘了一幅真实的画面——他对难题的几乎难以抑制的需要,他那些令人恼火的恶作剧,他对装腔作势和假装正经的愤恨和急躁,以及他能把那些试图放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