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难点、解决方案及相关案例(原书第3版)

[美] 阿斯瓦斯·达莫达兰(Aswath Damodaran)
谨以此书献给 2018年2月20日出生的诺亚·亨利·达莫达兰, 恰与本书一起面世的诺亚, 让世界的一切都变得如此完美。 致谢 本书献给曾以各种不寻常或非常见的估值情景对我发难的分析师、学生和投资者,面对他们欲言又止的问题——“你根本就无法用DCF模型进行估值,对吧?”我的回答始终是:“你当然可以这样做!”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积累起来的形形色色的情景,让我们不断认识到估值的两面性:有难点,但总能找到解决方案。 前言 本书第1版已年代久远,作为那个时代的产物,它自然会留下很多当时的印记。创作本书的想法产生于1999年年底,当时正值互联网泡沫行将破裂之际。引发这个想法的线索源自两个方面:首先,面对科技(尤其是高新技术)公司扶摇直上的股价,传统估值模型明显已力不从心;其次,分析师开始倾向于摒弃传统估值方法,转而求助于估值的误区,试图用五花八门的新标准和故弄玄虚的故事手法让这种价格显得顺理成章。本书第1版的出版恰恰和科技股泡沫的破裂不期而遇。机缘巧合的是,本书第2版在10年后面世时,又恰逢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刚刚爆发。面对这场因房地产泡沫破裂和银行业行为不端而引发的危机,人们开始意识到,每当分析师在使用传统模型和指标遭遇障碍时,各种估值误区的诱惑力就会尽显无疑,这也是本书覆盖的范围。和第1版强调初创型高科技(互联网)企业不同的是,第3版将讨论形形色色的难以估值的公司,包括陷入财务危机的企业、大宗商品企业和银行。 在第2版出版后的8年中,所有试图为公司估值的分析师不得不面对三种宏观状况。首先,世界各地的利率,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市场利率,不仅降至历史新低,甚至在某些地区出现负利率。这就导致某些分析师放弃估值,因为在他们看来,在超低利率或是负利率的情况下,估值没有任何意义。其次,全球市场危机几乎每年都会发生,而且每年都会在世界不同地区引发新灾情,这就加剧了所有市场的风险溢价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