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砺锋讲杜甫诗

莫砺锋
引言 同学们好,现在开始上课。 这门课程在课程表上的名称是“唐宋文学专题”,但是我只准备讲杜诗,不讲其他内容,事实上它可以称为“杜诗研究”。回想起27年前,我到南京大学跟程千帆先生读研究生的时候,还无所谓硕士、博士,就叫研究生,那时候《学位法》还没有颁布,程先生给我们开过两门课,是他老人家亲自在课堂上讲的,一门是校雠学,另一门就是杜诗。他说:“给你们开这两门课,校雠学教会你们怎样搜集材料,整理材料。杜诗课则通过古代文学中的一个专题,教会你们怎样分析材料,研究材料。”他又说:“通过这两门课,我的本事都教给你们了,接下来你们自己读书就行了。”除此之外,程先生就没有给研究生开设过其他课了。现在回想起来,当时通过这两门课,我确实是把做古代文学研究的一些基本功学到手了。我们南京大学中文系有一个传统,就是一向非常重视校雠学这一门课。所以我们历来都强调,假如硕士阶段不是在南京大学读的,而是从外校考来的,而你在原来的学校又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校雠学,那么最好是补一下这门课。这门课我们每学年都给硕士生开,但也欢迎没有听过这门课的博士生再去旁听一下。这是大有益处的。 “杜诗”这门课也相当重要,因为杜甫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如果把中国古典诗歌比作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的话,杜甫就像位于江河中游的巨大水闸,上游的所有涓滴都到那里汇合,而下游的所有波澜都从那里泻出。杜甫在诗歌题材方面的开拓达到了“地负海涵,千汇万状”的广度,他在诗歌艺术上的造诣更达到了千锤百炼、炉火纯青的高度。此外,历代对杜甫的研究论著已经出现了“千家注杜”的繁盛局面,为我们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具有示范意义的成果。这样,如果我们想选择一位古代诗人作为学术研究的范例,如果我们想通过研读一部专书来提高同学们解读文本和分析文本的技能,杜诗显然是最合适的对象。我本学期就给大家讲讲杜诗。当然,这门课的性质不是作品选读,我不会带着大家读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