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浪漫是一种病

月下
序:到底谁在表演? 读三毛,也是十多年前的事了,一口气读完她的《撒哈拉的故事》,精彩、刺激,仿佛在遥远的异域走了一遭,原来炎热干燥、黄沙满天的境地也可风情万种、绮丽多姿。三毛这个敏感且脆弱的女子,身穿阔大麻布白袍,在风里行走,若即若离,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流露出古典美的轻盈和浪漫;然而黑发中分,眉目深沉,颈上的石头饰品,又有一种吉普赛式的狂野和神秘。 她把自己浓浓地融合在撒哈拉沙漠奇异的景象之中,无限放大了自己作为个体存在的形象。三毛曾对大姐说,“姐姐,我活一世比你活十世还多。你不敢真实地面对自己,活在别人期望的角色里;我不是,我要做我自己,不在乎别人怎么看。”她的性格太强烈,决不按世俗成规走她的人生。 她不喜欢像普通人一样,被困在被称为“家”的格子般大小的城市中央,她要走出画地的牢,给自己的生命一些陌生和新奇的体验,经历不同的生活,把有限生命填充得满满的,以增加生命的密度,别人活一次,她却活了很多次。这个轮回,值了。 她用48年的生命走过54个国家,恰同最后一本《万水千山走遍》,走遍之后呢? 这原本是让众多人羡慕的事情,看花怎么开,看水怎么流,看形形色色的人又怎么处理各自的喜怒哀乐——有人说,失恋之后可以出去走走,开阔一下眼界,体验一下更广阔的世界,就会忘了心痛——那是对性情本身开放的人来说的,而三毛,她的执著让她走不出情感的沼泽。 她说,“我的一生,到处都走遍了,大陆也去过了,该做的事都做过了,我已没有什么路好走了。我觉得好累。” 荷西死后,她的路上缺了一个同行的人,内心从此寂寞而绝望。她是一个对感情需要强烈的女人,三毛不同于张爱玲,张是自给自足的,而三毛是为爱而生,她不会把写作当成理想,不过是随手玩玩,写作只是生活里的一种小情趣,她更关注的是实在的生活和爱情,而不是虚妄的理想,她是简单的单纯的女子,像《第七封印》里的约瑟夫和米克,在简单的生活里自有他们简单的快乐。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