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钱不伤感情(财蜜周刊第001期)

她理财网
卷首语 // 梅莹 谈钱伤感情,谈感情伤钱,左小祖咒曾在《钱歌》里唱:“不借钱给朋友就会失去朋友失去钱,借钱给朋友又会失去钱失去朋友。”借钱这事儿愣是给中国人整到了“to be or not to be”的层次。 本期创刊号就将目光定焦在“借钱”这个千古无解的话题上。你可以读到把借钱当玩儿的牛人的故事,顺便恶搞下唐宋诗词缅怀一下流浪在外的欠款;你也可以听听“她理财”的财蜜们总结的借钱原则,咱们都是有原则的人,但有时候吧,钱不是问题,就缺朋友;最后我们来分析下找银行借钱和找亲友借钱的利弊。 对了,周刊是免费的,所以不必借钱买。你放心了吗? 借钱那些事儿 会借钱比双学位好用 // Karin 图片: (图片:thethreesisters / CC BY) 我有一个很擅长借钱和收款的朋友,恰好这个朋友还是个真人。 我的意思是,这不是一篇有好多人影子在里面的故事,而是真实到我已经开始担心写完后会被断交。 关于借钱对中国人的困扰,一直认为无解。民族性问题,除非换国籍、不认九族,才能逃开;否则,只能痛并快乐着。但是一个强人使我增广了见闻,重新认识到,钱始终是有其工具性的。说得太文了。其实是,脑子不灵光的人把借钱、还钱当负担;灵光的人想办法躲利息、赚收益;但真正的大咖,眼中无钱,手里却有利器。 不知道一般人怎么理解国企性质+上市公司这种组合的。我的经验是难混!想出人头地,有背景、有关系、有本事三不可缺一。偏偏我今天要说的这位大咖哪样都没有,最后还成了“大内主管”。 俱往矣,还是要说说历史。我要讲的是,一个三无的本科生,如何在三年之内在某上市公司站稳脚跟的。不励志,甚至难复制! 大咖的简历是我的顶头上司亲自筛出来的,某晚,从网上。丫兴致勃勃地跟我说,“211大学、法律+英语双学位,薪酬预期低,简历上说了,性格开朗、希望有个学习和锻炼的地方”……这种简历有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的HR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