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杉讲透《资治通鉴》

华杉
图片 自序: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我写这本《华杉讲透〈资治通鉴〉》,希望给读者贡献两个价值:一是轻轻松松通读《资治通鉴》,把故事讲好,一读就懂,把道理讲清楚,一看就明白;二是真正能学到东西,用在自己身上,知行合一。 要实现这两个价值,就要写成《资“自”通鉴》。什么意思呢?司马光写《资治通鉴》,是写给皇上看的,让皇上学习历史,从中找到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而我这本书,是写给我自己看的,是写给和我一样的普通人看的,让人们从中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经营事业和人生的经验教训。正如宋神宗在为《资治通鉴》御制序言中所说:“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音xù,养育之意)其德。”我们读《资治通鉴》的目的,就在于“畜德”,提高自己的智慧和修养。 为什么要读史呢?就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历史的产物,也是形成未来的参与者。读史可以理解今日之中国、今日之世界为什么是这样子,也可以理解今日之我为什么是这样子。现在虽然是全球化的时代,但我们每个人都首先是中国人,我们与生俱来就继承着中国独特的政治和文化遗产。这些遗产构成了我们生存发展的环境,也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血脉里,是我们的文化基因。这文化既在我们之内,也在我们之外,构成我们的思想观念,让我们浸泡在其中。 《资治通鉴》从战国的三家分晋,写到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一共16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可以说,这就是中国政治和文化遗产的集大成。现在不是流行讲大数据吗?这就是历史的大数据。 这些历史大数据,是历朝历代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故事,是一本超级案例集。这些人物,是中国人的“原型人物”,这些故事,是中国社会的“原型故事”,驱动这些人物和故事的力量,就是中国历史的“社会原理”和“文化原力”。我们今天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无论是家国天下的,还是个人遭遇的,历史先辈都遇到过,都处理过,都有经验教训,找到原型、原理和原力,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我们今天的社会,指导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