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考博启示录

海一苇
1. 与“博士”第一次亲密接触 2008年的5月,我在汶川地震余震的恐慌中,第一次和“博士”这两个字有了接触。 那是位于成都母校研究生院里的一个普通小教室,我们的院长正在给我们上课,教室里的灯管突然开始哗哗哗地晃动起来,我的脚下也突然觉得地面有些许的震颤。 余震了,余震了。我们喊。 院长站在讲台上,微微笑着说,不要怕,我们这座楼是框架结构,8级地震都会稳稳的。 就在前两天的那个中午经历过强烈8级地震的我们,依然忍不住惶恐地四顾环顾,我的屁股甚至都离开了凳子,在准备晃动更厉害的时候蹿出去。 院长抱起胳膊,依然微微笑着说,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吧。 教室里所有的头瞬间都转向了讲台,周围安静了,下一秒,灯管停止了晃动。 院长开始讲故事。 是一个硕士毕业6年,重新想要考外语学院博士的师姐的故事。这个师姐在硕士期间非常优秀,毕业后进了一个二本高校,工作6年后,重新开始准备考博士。她的工作很忙碌,孩子也已经三岁,然后每天熬夜看已经丢到脑后的法语,熬夜看各种专业书,结果连考三年,初试成绩都没有过线,院长虽然觉得很可惜,但是也没有任何办法。三年之后,师姐和院长说要放弃,不再考了。 如果她在硕士毕业那一年直接考博的话,她一定没问题。如果那时候开始读博,她现在应该在学术圈能小有成就。但是,可惜了……院长一边叹息,一边总结,你们现在二年级已经要结束了,如果有读博士的意愿,现在就要着手准备了。 博士?读博? 坐在后排的我,不知道院长在余震的时候给我们讲这个故事有什么目的,是告诉我们生命短暂,尽快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还是因为仅仅想转移一下我们的注意力?还是觉得我们已经是二年级了,在这种不安的环境中思考未来,会让我们更加印象深刻?无论如何,这是我第一次实质性地接触到“博士”这两个字,第一次觉得这两个字和自己的生活有了联系。 但也仅止于此而已。 有时候,人们总说计划不如变化快;有时候,人们也会说人生有太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