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思想史:从弗洛伊德到互联网(上下册)

[英] 彼得·沃森(Peter Watson)
20世纪思想史:从弗洛伊德到互联网(上册) 献给无名的编辑 献给本书涉及的所有“伟大著作” 的默默无名的编辑们 推荐语 ……加增知识的,就加增忧伤。 ——《传道书》 历史让人明白, 人类事务永无定论; 静态的完美和终极的智慧 均不可企及。 ——伯特兰·罗素 把不同的红酒混在一起也许糟糕,但新旧智慧的混合堪称绝妙。 ——贝尔托·布莱希特 一切都变了,那样彻底, 一种惊骇之美已经诞生。 ——W. B.叶芝 中文版序 新无知时代? 本书出版小史 在为本书英国版物色书名时,我的第一个灵感源泉是英/美大诗人W. H.奥登。奥登和我是老乡,我们都来自英国的伯明翰。伯明翰是这个国家的工业腹地,一座不甚可爱的城市,如果说它有什么显赫的时刻,那么我们可以说,原子弹的理论正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影下,由两位移民至此的德国犹太物理学家,在这座城市绿草如茵的大学区推演出来的。于我而言,无论在曾经还是时至今日,奥登的诗歌都是20世纪人类创造力的缩影。他的成长环境促使他关注工业化的英国(以及其他地方)不断腐坏的面貌。对科学和精神分析的盎然兴趣也为他的诗歌带来了风格独具的语汇:散发着现实气息的当代场景、支离破碎的句法结构、如同现代艺术般刻意堆砌的冲突意象,最后以几近日常俚语的措辞收尾。也许正因如此,到最后我也没能在他的诗句中找出能够浓缩整个20世纪、能够引人共鸣的警句。 接下来,我尝试了同样是英/美诗人的T.S.艾略特的史诗《荒原》。这首诗歌的标题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总结了现代人类的处境。但是,它实际上是一种偏颇的视角。艾略特更辉煌(对我个人来说)的诗作《圣灰星期三》(1930)包含如下诗句:“我不再希冀求知/实证时刻的孱弱荣耀。”我玩味过“孱弱荣耀”这一精彩的搭配,考虑过拿它作书名会怎样。我明白艾略特的所指,也认为它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引起人们的共情。我也考虑过,也许“实证时刻”的书名也可以成立,因…
作品载入中,请稍候 ...
扫码下载客户端
手机/Pad随时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