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妮姑娘
[美] 西奥多·德莱赛(Theodore Dreiser)
【译者序】
世俗之间,穹顶之下,灵魂尽头,是多少无尽的叹息与无可奈何。
《珍妮姑娘》的背景设于19世纪晚期,时下美国经济发展迅猛,社会中心开始由生产转向消费,美国开始强调大众消费。与此同时,美国的社会生活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消费主义文化强调感官的满足,个人开始追求物质消费,并且消费能给他们带来快乐的女性。
《珍妮姑娘》是德莱赛以姐姐为原型撰写的作品,珍妮是囿于出身和命运的悲剧女性角色。“这个女孩与生俱来的一种柔和醇美的性情”,她感性,会为日落的美好风景而落泪;她敏感,善于发现藏匿在角角落落之中的美好;她善良,竭尽全力守护着每一个她爱的人。在物欲横流的时代背景下,她如同夏日暴风雨之中一支摇曳的白玫瑰,终究是敌不过阶级和命运的冲刷。
德莱赛作为倡导新意识形态的作家之一,在创作风格上不断挑战传统,以此抒发他对当下社会制度的不满和批判。不过,德莱塞得以闻名的原因并非是他的写作风格,而是他作品的现实性。在作品中探讨社会地位,描绘人们对物欲的追求,深入细致的心理描写,对细节有着极大的关注,广阔的社会画面,把整个社会劳动者纳入了作品人物的命运之中。
优秀的文学作品,在各个时代译本的诠释,都是为了让一部作品得到读者的理解与欣赏。译者们正是抱着这样的初衷,翻译了这一经典名作,以求能在新的语言环境中延续这一文学经典。 【译后序】(罗荣)
在翻译这部作品时,译者以直译策略为主,尽可能地保留作者的语言风格,并力求准确、充分地传达字里行间蕴育的思想及情感的闪光。德莱塞的文字感情充沛,运用了大量直白坦诚的心理描写,翻译时,如果只注重传达意义,忽视语言下涌动的情感暗流,很可能带来歧义、或者产生与作者本意截然相反的含义。译者以第五十章的一句话为例:
原文:Lester looked at Letty, wondering at her eagerness. She was beautiful,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