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荡荡的地球

[加] 达雷尔·布里克(Darrell Bricker) [加] 约翰·伊比特森(John Ibbitson)
致Nina和Emily。没有你们,就没有我。 达雷尔·布里克 缅怀Barry Bartmann,我的导师和最敬爱的朋友。 约翰·伊比特森 推荐序 空荡荡的星球,就是再美对人类也没有意义 黄文政/梁建章 里约奥运的环保主题 2016年里约奥运会开幕式给我们印象最深的,不是美轮美奂的视觉效果,而是贯彻始终的环保主题。开幕式展现了海洋、森林的景象,并用系列图表说明,碳排放不断增加,气温升高,不少绿地可能消失在海平面之下。巴西以此告知世人,人类面临气候灾难,要珍惜大自然给予我们的一切。 巴西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但发展程度依然不高的国家。里约奥运会开幕式上选择这一主题,反映了环保理念已在全球深入人心。确实,巴西对气候变化的担忧是在情理之中的。过去几十年里,主体位于巴西、被称为“地球之肺”的亚马逊雨林一直在萎缩,让人们担心这会影响地球气候。 但亚马逊雨林的变化不是单向的。在哥伦布到达美洲前,亚马逊雨林中很多地方已有大量印第安人居住,在欧洲殖民到来以后,这些地方逐渐成为无人区,雨林面积也随之扩大。而到1972年跨亚马逊公路开通后,雨林面积又开始大幅减少,并持续至今。 实际上,包括气候在内的地球环境一直处在振荡性的变化中。比如,地表海平面在1900~2000年的100年间上升了约0.2米,而2000~2100年的100年间,预计将再上升到0.3~1.2米,最悲观的估计甚至达到2.7米。 但这个令人类忧心忡忡的变化,放在更长的时间尺度上并不突出。从上一冰河期结束的2万多年前到人类文明出现的8000年前,海平面上升就超过120米。但在人类活动日益频繁的过去6000年里,海平面却基本处于稳定之中。而上一次冰河期开始之前的约13万年前,海平面甚至比现在还要高出6~9米。 人类自身繁衍的危机 虽然气候变化值得人类警觉并认真应对,但上述海平面上升的例子也说明,相对于地球自身的变化,人类的力量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