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笃精进曾国藩

胡哲敷
序 胡哲敷君著《先文正公治学方法》,于公之学术、行谊摘其精要,纲举目张,又随举事效以资证验,诚有用之书也。我国自古教义以适用于群众生活,使得治平安乐为原则。其方法则就人类心理普通弱点,立施治之方,不重文字之法律,而重各个人良心之对己制裁。其训育则有扼要一语日“毋自欺”,《大学》特标而出之,以为修齐治平之法。故法律因时代之迁移而失效,惟良心之自制,则虽世界万变,而常能适用也。予于先人之学术愧未能有所传习,惟追溯所闻,公之训诲,证以公之行事,知公之学问,得力惟在“毋自欺”一语而已。有政治、教育之责者,于此点注意焉,则知中国学术之应用初不限于时代,然则此书不仅为学者道问学之门径,抑足资为政者之借镜也已。 民国二十三年十一月 聂曾纪芬敬识,时年八十三 自序 风习窳陋,国势陵夷,至今日而极矣。民生憔悴,饥莩塞途,亦至今日而极矣。强者流于萑苻,黠者竞于阉媚;天下滔滔,以获利相尚,以附势相矜,钻营欺诈者为智为能,乐业安贫者为庸为妄,忧世之士,惄焉伤之,皇皇然奔走呼号,谋拯斯民而济斯难。于是有谓吾民笃于保守,无以跻世界文明之域者,则欲舍弃吾国固有文化,而尽取他人之长,以济吾短。虽亦未尝不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然而力竭声嘶,亦未足以挽颓风而移末习。继之者乃曰:复兴民族,首在阐扬旧有文明。凡前人之尘垢秕糠,莫不拾为救国大道,救国之声盈于耳,而国终不救,夫岂救国之术犹未备欤?其亦倡导者未得其宜耳!取其糟粕而遗其精华,高谈理论而不切于实际,或舍其本而趋于其末,或硁硁于一枝一节而遗其大体;甚者斤斤于一二名词之争论,而未尝实事求是身体力行,则术虽至善,亦无补于丝毫。传曰:“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后行。”其是谓乎! 今之社会,无中心标准之社会也,上至国家礼法政令,下至乡曲小民之一行一动,莫不人自为之;此犹大自然之民也,安能立于今之世乎?往者吾人犹侈言中国之大,何至灭亡?今者日蹙百里,已在亡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