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中国经济指标

殷德生
第一章 导言 一、以四部门框架解读经济运行指标 经济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综合的体系,要想真实地认知、把握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方面,这要求我们深入研究微观主体的行为和规律,清楚家庭和企业做出经济决策的动因,分析不同市场结构的特性和差异,这便是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研究范畴。另一方面,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则是总量问题,一些更“大”的问题依然使人们感到困惑,为什么不同国家的平均收入水平差距如此之大?为什么物价有时候会大幅拉升,有时候又会相对稳定?什么是“萧条”,什么是“滞胀”?为什么会发生全球金融危机?这又要求我们构建出简单明了的分析框架,从更宏观的视角去解读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逻辑。 事实上,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关系相当密切,因为宏观经济本就是所有微观经济主体的集合,但集合起来之后又会出现一些诸如不确定性、结构性等新的挑战。经济学的使命是去解释现实经济世界,但主要经济体在不同时期面临的主要问题却是不同的,当新的经济问题替代旧的经济问题而成为主要问题时,新的经济理论就会比原有的经济理论更具生命力。例如,在20世纪30年代,世界性的大萧条催生出了凯恩斯主义,以“相机抉择”为重点的政策分析取代了以充分就业为前提崇尚市场的新古典主义。而在20世纪60年代,不断攀升的物价让各国政府倍感头疼,以反通胀为重点的货币主义借势大行其道。20世纪70—80年代,高失业和高通胀并存的“滞胀”现象在传统经济学理论中得不到解释,理性预期学派和供给学派则成为“新宠”。 人们通常将宏观经济主体分为四个部门——家庭、企业、政府以及国外部门。四部门经济(Four-sector Economy)分析框架是国民经济体系的“骨骼”。如图1-1,实线箭头代表产出和投入的流向,虚线箭头代表货币的流向,同时还引入金融部门,它是调节各个部门收支流量的重要手段。居民部门向企业部门提供各种生产要素,同时从企业部门得到相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