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中锦

陆春祥
序言:寻+常 我想用拆字的方式完成这个序言,诸位耐心读来。 壹、寻 1.时常 我们平时说的寻常,或者不寻常,用的基本上是“时常”这个意思。愚以为,就历代笔记而言,它是古代除诗词歌赋以外的最常用的一种文体。一般的文人,多多少少都写有一些笔记,那些著名的诗人词人,差不多都有比较著名的笔记。 历朝历代,留下的无数笔记,大致可分三类:传奇小说类,历史琐闻类,考辨考据类。第一类基本上是虚构,天马行空,山海谈经;第二类差不多是见闻,听到的见到的奇事罕事都记下来;第三类则是对事对物对字对词刨根究底的各类考证考辨。 无论哪一类,都有对当时社会的深深折射。 2.不久 陶潜虽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但生活还是不能自给自足,于是常常白日里做美梦。他给我们讲的那个桃花源的故事,一看就知道是编的,但文章自身逻辑性比较强,能自圆其说。 《桃花源记》的结尾报告:未果,寻病终。南阳隐士刘子骥,听了那渔人的话,竟然不断找寻桃花源,很遗憾,不久就因病而亡。 寻,不久,在这里表示短暂的时间。 反观历代笔记,从汉魏六朝,一直到唐宋元明清,其实也不过两千来年的时间,这和人类发展的整个历史相比,也就是“寻”,甚至,“寻”都算不上,只能算一瞬间。 3.八尺 寻,其实是个数量词,从又寸,本义为八尺。 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大禹定自身高为一丈,以其十分之一为尺,男子称“丈夫”,估计就是这么来的。 古人认为,小孩两年半可以长高一尺,即二十三厘米,年少的孤儿,就是“六尺之孤”,差不多是十岁的样子,一百三十八厘米,那就是尚未成年了。 曹交想拜孟子为师,他首先问孟子:人皆可以成为尧舜吗? 孟子答:是的。 曹交却发牢骚道:我听说文王身高十尺,汤九尺,而我有九尺四寸呢,我这样的身高,介于他们两人之间,但我为什么还是普通老百姓呢?我要怎么做才能像他们一样呢? 孟子自然不愿意收这样的人为学生的,你这样的身高,可以进国家篮球队嘛,但不一定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