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中的社会与人生

刘烈茂
中国古代小说的一部奇书 《水浒传》是中国古典小说之中一部脍炙人口的作品,早已为学者,肯定其突出的成就,认为它是世间少见的奇书。明代通俗小说家冯梦龙将《水浒传》列为“宇内四大奇书”之一(其他三本奇书是《三国演义》《西游记》及《金瓶梅》)。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说:“不读《水浒传》,不知天下之奇。”此后李渔等学者对《水浒传》不断发出赞叹,直至现代学者胡适仍然盛赞《水浒传》为“永不废灭之奇书”。遗憾的是他们都未就《水浒传》之奇作过总体分析。冯梦龙更以传统观念否定《水浒传》中的一些地方,说《水浒传》的艺术成就虽高,但在读者中可能“兴起邪思,致坏心术,是奇而有害于人者也”。金圣叹说:“不读《水浒传》,不知天下之奇。”此话又说得过于夸张,表明古代学者视野的狭窄。把范围从“天下”缩小到“古代小说”,可能比较切合实际些。 《水浒传》究竟奇在何处?是指传奇人物之奇,传奇故事之奇,思想见解之奇,还是小说布局之奇,艺术笔墨之奇,或者兼而有之呢?也许,还有更为奇妙之处。总之,《水浒传》之奇,仍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有趣题目。 “有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套用这句话来漫谈《水浒传》,那么每个读者都必有自己心目中的《水浒传》之奇。因此不必寻求什么定论。这么说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探寻《水浒传》之奇,也许更适合现代读者的口味: 一、从揭露官逼民反的角度看《水浒传》之奇。 古代的中国是皇帝统率百官主宰一切的国度。谈任何重大问题不能离开官,百姓的命运掌握在官手里。《水浒传》写的就是官府腐败,弄得民不聊生。许多正直善良的人被逼落草为“寇”,这座山、那座山都有人占山为王。这是乱世必有的景象,每到朝代末年,都是如此。如果沿着这样的思路写下去,那不过是乱世的写照,一点儿也不稀奇,算什么奇书呢? 《水浒传》之奇在于写了梁山之“盗”。它不同于占山为王,而是有道之“盗”,“替天行道”之“盗”。一般的强盗、土匪、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