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的读法

杨照
如何读史记? 太史公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好看却难读的书。 《史记》之好看,大家都知道。书中写了那么多精彩的故事,还写了让人一读难忘的人物。沈从文1952年的一封家书中,如此反映了《史记》的迷人之处:在四川农村里参加土改工作队的一个难眠之夜,他从垃圾堆中翻出了一本残破不全的《史记》选本,在灯下读了李广、窦婴、霍去病、卫青、司马相如的传记,“不知不觉间,竟仿佛如同回到二千年前社会气氛中,和作者时代生活情况中,以及用笔情感中”。然后,沈从文感慨评断:“《史记》列传中写人,着笔不多,二千年来还如一幅幅肖像画,个性鲜明,神情逼真。重要处且常是三言两语即交代清楚毫不黏滞,而得到准确生动效果,所谓大手笔是也。” 英年早逝的漫画家郑问,当年就靠着慧眼选择了《史记·刺客列传》的内容,完全将司马迁所写的用来作剧本,完成了他的代表性杰作。郑问会画、能画,不过他的《刺客列传》能够一炮而红,很大程度上还是要归功于《史记》中那些好看且动人的故事。 但好看的《史记》却有其难读之处。毕竟《史记》是两千多年前用文言文写成的,文字语法各方面有着时代差异带来的障碍。虽然现代有各种白话翻译版本流通,偏偏司马迁的古文写得那么漂亮、简洁、准确、透彻,简直无法改动,转化为白话就韵味全失了。难就难在不用原装古文来读,就读不到从纸面穿透而来的真挚情感。 《史记》之难读,还有超越文字层次之处。最难的,在于《史记》是一本完整的大书,不只翻译成白话就走样了,事实上各种节录选本也都必然扭曲《史记》的面貌。《史记》中有那么多好看的内容,然而重点却在于,司马迁放进《史记》里的不只是那些好看的内容。 《史记》一共有五十二万余字,分成一百三十篇,五个不同部分,这些都是司马迁特别规划的,那是《史记》的架构,更是司马迁极度在意的全书完整性的呈现。 读《史记》,我们不能光拣好看的看。古往今来很多《史记》的选本,都依循一个简单的原则,就是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