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小旅馆

[美] 杰米·福特(Jamie Ford)
图片 图片 图片 献给我一生的爱侣:丽夏 我可怜的心如此感性 它不是木头做的 我爱得那么深,真糟。 ——艾灵顿公爵,1941年 写给中国读者的话 我是中国人。大学一年级的一天,在填一份助学贷款申请表格时,我有了这样的感觉。当时,表上有一栏是要我指明我的种族,可勾选的格子有“亚裔”和“白种人”。我的父亲是中国人,我的母亲是白人,所以我各占一半。各占一半的格子在哪里?这时候我才意识到,此前大部分的时间里,我并没有充分感觉到自己是中国人——因为我差一点就选了“白种人”。 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感觉?因为我和我的父亲、祖父不一样,我不会说广东话——而且我的姓是“福特”(这个容易造成误解的姓,是1865年我的曾祖父郑民到美国来“淘金”时随便选的)。而且,我从没到过中国。当你拿起这本书,就是我距离中国最近的时候了。希望这一状况会很快得到改观。 然而从小到大,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在所有的班级合影中,我都是那个异族模样的小孩。我总是与别人有点儿不一样。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我的白人同学问过我这样的问题:“你们家过圣诞节吗?”当然过,但在中国新年的时候,我们也会去祖父母家吃年糕。你们不是这样的吗?我还以为大家都是这样的呢! 回想起来,我是在一个相当典型的美国华裔家庭里长大的。我们吃米饭的时候比吃土豆的时候多,银餐具的旁边总摆着筷子。虽然我们并不是真正的佛教徒,但客厅里摆放着东方神像——弥勒佛、莲花佛、接引佛,全都有。大量的中国图片、日历、中式灯具和樱桃木雕花家具,和谐地构成了我父母家中20世纪70年代的装饰风格。 在美华人谋生的方式,在美国人看来好像都是一个路数。我父亲也没能摆脱这个俗套。他经营的是一家中国饭馆,副业是教武术。如果你去过美国的“正宗”中国饭馆——在那里,从大厨到洗碗工都来自香港,只有收银员会说一口“洋泾浜英语”,还有小孩子四下跑来跑去,好像他们就住在那里一样——那就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