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冤集录注评
(宋)宋慈 罗时润 关信 注评
图片: 宋慈像
图片: 元刻本《洗冤集录》书影
图片: 清刻本《律例馆校正洗冤录》书影
图片: 清光绪浙江书局刻《重刊补注洗冤录集证》书影 前言
自电视连续剧《大宋提刑官》、《宋慈法医》在中央电视台及各地方电视台播出后,展示了中国古代法医洗冤断案的神奇画卷,从而使人们对《洗冤集录》这一世界名著大致有所了解。
在距今一千多年以前,中国各地方衙门就设有专门担任检验工作的吏役,名叫仵作、行人。这种专业吏役虽一向被封建统治阶级视为“贱役”,但正是他们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为我国后来的法医学著述打下了基础。公元936~942年,五代石晋时和凝、和蠓父子合撰的《疑狱集》中,记载的都是平反冤狱、揭露奸凶之类的事,可以说是我国最早涉及司法检验工作的一部书。以后有宋代赵同著《疑狱集》、王嗥著《续疑狱集》、元绛著《谳狱集》、无名氏著《内恕录》、《慎刑说》、《未信篇》、《结案式》(后四部都未传下来)、郑克著《折狱龟鉴》、桂万荣著《棠阴比事》,这些都是当时的治狱之书,虽然记述了历史上许多审断疑难案件的故事和检验事项,但毕竟局限于个别检验项目上,还未具备法医学的规模。南宋时,浙西提刑郑兴裔鉴于当时司法检验制度松弛、承检官员怕苦怕脏、敷衍塞责等弊病,始创了《检验格目》。江西提刑徐似道通过朝廷把湖南、广西当时刊用的《检验正背人形图》随同《检验格目》发给检验官司使用,以堵塞漏洞。后来我国沿用的验断书中的尸图、尸格,虽历经增改,但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国民政府司法部颁行的验断书和所附尸图、尸格,还是和这种传统格式差不多。可见宋代在司法检验工作和著述方面都是大有建树的。
宋代虽然朝廷暗弱,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极其尖锐复杂,但是宋太祖统一全国后,结束了五代纷争的混乱局面,采取了一些与民休养生息的措施,使社会经济不断复苏,科学技术迅速发展。被誉为中国古代三大发明的活字版、火药、指南针,就是在我国宋代…